1.颈椎的生理曲度
正常人的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性前凸。常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有:变直、反屈、S型弯曲或过度前屈。
病变重要提示: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生理弓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如比C5椎体后上缘偏上或偏下均提示颈椎某节段有病变的可能。
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弓顶的椎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小于7mm为生理曲度平直,大于17mm为过度前屈。2.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老百姓又称之为骨刺或骨赘。好发部位:椎体两侧下缘椎体后下缘及前下缘后上缘。
图:(4)C5-6前缘骨赘,(5)C5-6后缘骨赘,(2)C6-7椎间隙变窄3.钩椎关节
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侧位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的前下方。钩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和钩突的肥大、增生、变尖。钩椎关节的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
图:U表示钩突图:红圈内表示钩突增生,钩椎关节退变4.韧带钙化
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钙化最多见,多发生在C5或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钙化。颈项韧带钙化部位常提示相应节段可能病变。
图:箭头所示为项韧带钙化5.椎间隙
椎间隙变化也反映了椎间盘的变化,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为前高后低。因此,颈椎的生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成的。
图:(2)所示颈椎椎间隙变窄6.颈椎旋转
在X线片上显示为:
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而偏向一侧。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1或2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说明这1或2个节段出现了异常。
7.滑脱或不稳
有时需做颈椎动力位片明确。
图:颈椎动力位片示C6滑脱8.椎间孔
孔内走行脊神经的前后根、神经节、节段性动脉、静脉等。主要从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的变化。椎间孔前后径变小可能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引起的。
图:颈椎斜位片所示椎间孔狭窄(6)9.关节突关节
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若发生病变,可见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粗糙、硬化,关节突关节间隙狭窄或边缘骨刺。
1CT:颈椎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症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颈椎4、5、6锥体最常见,腰椎3、4、5锥体最常见。
2CT: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组成。
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髓核脱水、变性、弹性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为内因。
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外因。
■重点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分型及病理
①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CT:椎间盘向四周均匀性膨大,明显超出锥体外缘,椎间盘后纵韧带处内凹消失并向外凸,侧隐窝狭窄。
②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CT:椎间盘向后侧方或后正方局限性突出,基底可宽可窄,边缘模糊,脱出物边缘不光滑,可成角度,提示纤维环外层破裂。
③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容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④Schmorl结节: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结节(又名许莫氏结节),指的是椎体的软骨板破裂,髓核可经裂隙突入椎体内,造成椎体内出现半圆形缺损阴影,称为许莫氏结节。
腰椎间盘有真空征:当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空气从血液内进入了椎间盘,从而椎间盘内含有气体,在CT检查的时候可以看到腰椎间盘内密度降低,甚至可以看到有低密度的含气影像。这就是腰椎间盘内的真空征。这个真空征是腰椎间盘退化的一种表现,不用过于追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点2:椎间盘突出CT征象(椎间盘密度低于锥体、高于脊膜囊)
?膨出——椎间盘均匀地超出锥体。
?突出——椎间盘突出于锥体后缘呈软组织密度影,可见钙化,硬膜囊及其外的脂肪受压、变形。
3CT:退行性变(1)椎间盘退行性变:①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②软骨终板退行性变:表现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③髓核退变:晚于纤维环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气体和钙化。
(2)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脱位。
(3)韧带退行性变: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
(4)脊椎骨骼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骨质增生。
(5)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隙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
■重点:CT表现
1.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锥体边缘,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的形态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
2.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有时可显示椎间盘“真空”征和髓核钙化。
3.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锥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
4.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硬膜囊侧后缘受压、移位。
5.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表现为锥体后缘的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小知识:判断颈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椎间盘突出有2个测量指数:矢径和横径指数(STI)。可测量突出部分矢径的最大值:①小于2mm为轻度;②2-5mm为中度;③大于5mm为重度。
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硬膜囊受压变形但未达到脊髓;②中度:硬膜囊受压变形已达脊髓;③重度:脊髓受压变形。
推荐阅读:1.颈椎的功能解剖与鉴别分型(骨头)2.颈椎的肌肉图解与肌压痛点(肌肉)3.颈椎的交感神经与颈部神经(神经)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文中广告由系统自动生成,内容与本号无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