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只需要晚上睡觉时佩戴的眼镜,便可解决所有近视学生的困扰。
白天起床后,摘掉眼镜也可以清晰视物,这副名为“OK镜”的眼镜,真有这么神奇吗?
还别说,OK镜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
通常来讲,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变长导致。在医学上,解决问题的逻辑有两种。
一种是改变眼轴距离,让眼轴变短。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激光手术,将眼角膜削薄,从而实现治疗近视的效果。不过,这一方案不太适合用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的眼睛视力还在发育,没有定型。这时候即便通过激光手术治疗好了近视,未来还可能会出现新的近视问题。
另一种方法,便是佩戴所谓的“OK镜”,通过外力的方式,将眼角膜的弧度“临时”给压平了,如此一来便可以降低所谓的屈光率,从而暂时提高裸眼视力。
不过,当白天摘掉所谓的“OK镜”后,眼角膜的弧度其实会慢慢地“反弹”,近视情况还会一点点恢复。这就需要到了晚上,再继续佩戴“OK镜”,将逐渐反弹的眼角膜继续“压平”。
周而复始,才能达到所谓的晚上睡觉佩戴“OK镜,不误事”,白天醒来,摘掉“OK镜”也能清晰视物的效果。
那么,“OK镜”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高科技是不是很贵呢?
“OK镜”只是塑形镜,成本百元却能卖到上万元
其实“OK镜”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它的全名叫作“角膜塑形镜”,通过压平角膜弧度,达到与激光手术削平眼角膜同样的效果。
不过这个效果,只是“临时的”。想要保持长期效果,需要一直佩戴“OK镜”。
那么,这种“OK镜子”成本是多少?
答案是只有百元左右,但它却能卖到上万元,你相信吗?
我们就拿国内“OK镜”市场“领头羊”欧普康视为例,年时,该公司每年的毛利率便高于70%。而且这个毛利率会随着时间,逐年攀升。毕竟前期的毛利率,是将初期的研发投入,以及后期建设渠道的成本都算进去了。
到了年时,根据欧普康视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角膜塑形镜收入高达5.22亿元,销售量为46.8万片。平均下来,每片“塑形镜”成本价为元/片。年时,毛利率便达到70%。
如今四年过去了,毛利率还会逐年上升,我们按照90%计算,每片“塑形镜”真正的成本也就元左右。
但是,成本不过百元的“OK镜”,能卖到多少钱呢?
答案是,每片从元到元不等,如果是配一副“OK镜”,两片价格最高可达到元。
像是欧普康视当中,卖得最好的“梦戴维IV全非”系列,0到度近视,单片“OK镜”价格可以卖到元。注意了,这里是单片价格。如果是配一副“OK镜”的价格,则为元。
度到度近视,单片“OK镜”价格比前一档直接涨了元,配一副“OK镜”价格则为元。
至于度到度近视的“OK镜”,单片价格比前一档,又涨了元,一副“OK镜”价格更是暴涨至元。
至于没有度数限制的“DreamVision智能设计镜片”,单片的价格也随着它“高大上”的名字,跟着水涨船高。这一次,“OK镜”单片价格比上一档次,高出的不是元,而是元。单片价格,达到元。配一副“OK镜”价格,竟然需要元。
这哪里是配镜,这简直是在烧钱。
要知道,“OK镜子”成本价格单片其实也就元左右,一副“OK镜”成本价格不超过元。就算加上各种其他额外费用,当“OK镜”出场时,单片价格也就元,一副“OK镜”出厂价不过2元。
但是,卖到用户手中呢?单片价格最低元,最高元。如果配一副“OK镜”,价格翻倍。
事实上,由于“OK镜子”在市场上的热烈反响,价格一度炒到接近00元一副。
当父母们觉得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甚至将“OK镜”视作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标尺时,殊不知他们已经迈入“OK镜”产业的套路中。
如果家里有矿,不差钱,那还好说。但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父母而言,“OK镜”更像是一剂“毒药”。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OK镜”虽然能控制住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但砸下的钱,远比看到的要多。“OK镜”一般1-2年就要换一次。更准确地说,想要保证“眼睛安全”,最好一年换一次。如果家境不太宽裕,最晚也要2年换一次。
那么,如果孩子佩戴10年“OK镜”,每年最低要花费多少钱呢?
我们按照0度到度近视计算,一片“OK镜”元,通常都是配一副,价格为元。
但光购买“OK镜”还不够,日常还要搭配护理液和润滑液。
一瓶ml的护理液,价格通常要多元,我们姑且按照元计算。而10ml润滑液大致在70元左右,我们姑且按照70元计算。省着点用,一个月在“OK镜”护理液和润滑液也要元,一年下来至少也要再砸下元。事实上,“OK镜”越贵,最好就用贵一点的护理液和润滑液,花费绝不止0元。
最后把“OK镜”以及日常护理液、润滑液都算在一起,每年至少元,再考虑到“OK镜”、护理液和润滑液也会随着通货膨胀一起涨价,十年下来,实际花费恐怕不会低于元。
注意了,这仅仅是0度到度近视的花费。而孩子的近视度数越高,花费也越多。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给孩子配一副“OK镜”,每年花费起码需要一万。这笔钱看似“不多”,但对于普通工薪家庭的父母而言,这笔钱绝对是不小的压力。
不过,肯定有父母说,只要孩子近视度数不继续涨上去,一年一万元,我们也认头花了。但是佩戴“OK镜”的风险,你真的了解吗?
恐怕,那些销售“OK镜”的人,会在风险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不谈,就不谈,能少谈,便少谈,使得很多关心孩子的父母,并不了解佩戴“OK镜”,竟然还有风险。
“OK镜”佩戴有风险,父母不要盲目跟风
“OK镜”并不是治疗、干预近视的“万能镜”。
佩戴时也会因人而异,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常见的风险像是眼干、畏光、结膜充血等不良反应。
坦白地讲,这些反应还好说,只要及时发现、注意,不算是大问题。但是,佩戴“OK镜”最常见的问题是镜片污染导致的感染性角膜炎。
香港中文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18岁及以下患上感染性角膜炎的年轻病例中,38%的患者与佩戴“OK镜”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患者平时在佩戴“OK镜”时,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在佩戴过程中,因为微生物进入眼中,引发了感染性角膜炎。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因为佩戴“OK镜”出了问题,经销商会以“使用不规范”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所以,在佩戴“OK镜”这件事上,父母需要更周全、谨慎地考虑。
一方面,父母一定要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不要盲目跟从。因为“OK镜”确实是一项高投入,长期佩戴投入之高,往往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另一方面,即便是佩戴“OK镜”,也要理性对待,不要轻信什么商家制造出来的各种“噱头”。比如说,经销商常常推出的“3D训练”套餐、“穴位按摩”套餐可以有效修复近视,这类明显是赚取“智商税的”噱头,千万不要入套。而且日常“OK镜”护理一定要注意,孩子眼睛稍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最后,有朋友可能会心存困惑,“OK镜”成本既然这么低,为何能够炒到上万元?那么,以后“OK镜”价格会回落吗?
“OK镜”价格很难回落,回扣现象更难治理
“OK镜”价格为何这么高?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OK镜”准入门槛高,产品注册周期往往需要3到5年,使得当下的“OK镜”品牌几乎没有竞争者,达到一种类似“市场垄断地位”。
另一个原因,“OK镜”的回扣是出了名的“利润丰厚”,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赚得盆满钵满。最终,到了用户手中,价格高到“吓人”。
“OK镜”其实早在年,就从美国流入到中国市场,也在当年掀起了不小的“抢购潮”。但因为当时的“OK镜”市场鱼龙混杂,充斥大量劣质产品,导致年到0年期间,很多省市消费者因为使用“OK镜”出现了视力受损的重大事故,引发“OK镜”的“致残风波”。
这件事闹得有多大呢?直接登上了当年的“3.15十大事件榜单”,一时间“OK镜”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嫌弃。
1年6月,国家药监局将“OK镜”纳入到“三级医疗器械”。想要生产、经营、验配“OK镜”,都需要经历严格的监管、审查。基本上,所有滥竽充数的“OK镜”厂商一下子消失殆尽,“OK镜”市场也彻底冷了下来。
而作为“OK镜”领头羊的欧普康视看准机会,认为门槛越高,竞争越小、利润也越高。于是果断进入市场,并在1年12月份拿到了生产许可。但是,有许可还不够,还需要“过硬的产品”。
“OK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往往还需要3到5年时间。直到8年,欧普康视才拿到产品准产注册证,真正进入了“OK镜”市场。由此可见,整个“OK镜”行业是存在一个天然壁垒的。
当欧普康视进入市场后,这个市场几乎还是一片“蓝海”。“OK镜”定价权,全在欧普康视一张嘴。为了快速推广,欧普康视直接将“OK镜”定位为“为了孩子光明的未来所打造的奢侈品”。
当“OK镜”成为奢侈品,就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分给各渠道的经销商,医院科室里的坐诊医生。
一位证券时报的记者通过暗访披露,长三角某三甲眼科医生告诉他,医院直接配镜回扣是10%,如果将消费者介绍到欧普康视专营店配镜,回扣可以拿到15%到20%。
换句话说,在医院配镜,医院拿到的回扣肯定远远超过20%。医院医生则透露,给一个孩子介绍配搭“梦戴维”角膜塑形镜,可以拿到到1元“介绍费”。
由此可见,“OK镜”已经成为了渗透到各个环节的成熟产业链,随着环环加码、各个环节都要“分杯羹”,价格能不高吗?
所以,大家最好理性对待,千万不要盲目追风。
虽然短期内,“OK镜”价格不会回落,但任何暴利行业,一定会吸引很多跟风者。目前,像是海菲士康、杭州博士顿等多个品牌,都在申请注册、审批的“路上”。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入局,注定会令市场慢慢趋于饱和,“OK镜”的价格自然也会慢慢降下来。
不过,这个周期恐怕有点长,起码也要等上十年。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OK镜”不是万能镜,孩子患上近视,佩戴近视眼镜效果也一样。眼科技术也在发展,未来可期。对于普通的家庭,这笔钱,或许更应该用在培养孩子能力的“刀刃上”,而不是人为加一副“眼镜”便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幸福大门。一切,还应该理性对待,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