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鼓包恐随时“爆管”特制“烟囱”来拯救
成都八旬老人唐华清(化名)被发现“黄喉”上鼓了一个动脉瘤,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因为瘤体破裂引发大出血死亡。
手术,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瘤体本身已经侵犯到其他重要分支血管,如果连带着一起封堵,患者很可能在术后因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
医院专家商议,最终为唐华清成功借助“烟囱技术”,对动脉瘤顺利实施封堵,同时完成了对腹腔干动脉的保护。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川内尚无利用该技术实现对腹腔干动脉保护的文献报道。
黄喉是什么?喉咙?气管?声带?有人说黄喉是喉咙,因为大家常说“不要把黄喉吼破了”。
有人说黄喉是气管,因黄喉跟气管长得像。
但黄喉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
黄喉
竟然是……
黄喉虽然带一个喉字,实际上和喉没有任何关系。
黄喉的学名叫主动脉弓,即是心室出来的大动脉血管。整个主动脉都是俗称的“黄喉”,腹主动脉是其中一段,还有胸主动脉。
血管长两枚“炸弹”又遇传统手术禁忌
10月21日,唐华清的家人带着两张主动脉的CTA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崔驰的面前。“问题很严重。”对于医生说的话,他们其实早已有底,但却仍旧满怀希望,“医院,都说手术做不了,我们到处打听才找到这儿来!”
崔驰解释说,腹主动脉即是大家俗称的“黄喉”,上面已经长了两枚动脉瘤,“假如不及时处理,瘤体一旦破裂就会引发大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两枚动脉瘤中,一个位于降主动脉,瘤体直径约5cm;另一个则在胸腹主动脉交界处,直径也达到5cm。
“这个瘤体的大小倒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第二个已经侵犯腹腔干动脉,甚至距离肠系膜上动脉也只有1cm!”崔驰说,患者本人年事已高,本身还有房颤、高血压,肯定无法经手传统开刀手术造成的打击。唯一能够解决的方式,就是利用微小创伤的介入手术。
不过,要想对唐华清实施介入手术也不容易:要想完全排除第二个动脉瘤的潜在风险,就必须连同已经被侵犯的其他分支血管一起封堵;但倘若旁边两个重要分支血管被堵,患者术后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死亡。
“如果把上下两个动脉瘤都封堵下来,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崔驰表示,这样一来很可能因为封堵距离过长,术后导致患者截瘫。
介入手术搭“烟囱”拯救大小血管
虽然能够理解患者家属对治疗的迫切希望,但最终是否能够手术还是需要详尽的术前评估。入院后经过检查,确定唐华清没有介入手术的禁忌症。之后,崔驰和同事们开始思考进一步的手术方案,最终决定利用“烟囱技术”实施手术。
崔驰解释说,“烟囱技术”是目前国际医学上最先进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主动脉中搭建一个覆膜支架,再在腹腔干动脉中搭建一个小支架。两个支架的相互配合,在平面图上形成“烟囱结构”,这样既能消除动脉瘤随时破裂的风险,同时又保证了腹腔干动脉的血流通畅。
说起来简单,但支架的选择却并不容易:如大支架封堵范围过长,即使手术成功,术后也可能导致截瘫;若支架选择过短,又不能实现封堵。
“作为‘烟囱’的小支架,就需要与大支架达到密切匹配,同时要避免被大支架给压闭。”崔驰说,在精细计算后,发现唐华清所需支架属于特殊品,在四川省内尚无符合需求的型号。经过协调和努力,终于在广州找到患者所需的支架,并于11月2日顺利完成手术。
9点05分,造影成功,术中造影验证手术方案可行。
9点35分,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成功,位置固定,血流通畅,瘤体消失,支架外无返流。
10点21分,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走入导丝。
10点45分,胸腹主动脉瘤处,主动脉覆膜支架自肠系膜上动脉开口近端释放成功。
10点55分,腹腔干动脉“烟囱”下潜支架成功植入。
11点00分,造影,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通畅;胸腹主动脉瘤体消失。
11点30分,球囊扩张后支架贴壁良好,支架外无返流。
延伸阅读动脉瘤并非癌变肿瘤,而是血管病变后出现外扩膨胀。
动脉瘤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在不断上涨。因此,血管疾病患者也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
专家特别发出提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其他血管发生过病变的患者,每年应当接受相应血管方面检查,以免发生悲剧。
预防措施
主要是控制基础疾病,另外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吃一些豆制品,不要吃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
人要特别平和,不要动不动发脾气,越发脾气的人,就会越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吃鱼,因为鱼可以有助于松弛动脉或者稀释血液。
平时适当运动,吸烟和喝酒对主动脉瘤有激发作用,红酒我们提倡一天喝一杯,多了就起反作用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