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由3层,外层为硬膜,中层为蛛网膜,内层为软膜。有支持、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脑和脊髓的3层被膜在枕骨大孔处相续。
1.硬膜:厚而坚韧,位于3层被膜的外层,其中包被脊髓的部分称硬脊膜,包被脑的部分称硬脑膜。
(1)硬脊膜spinalduramater:硬脊膜呈囊状包裹脊髓。硬脊膜与椎管的骨膜之间有一窄腔,称硬膜外隙(腔)epiduralspace,其中含有淋巴管、椎内静脉丛、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将药物注入此隙,以达到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
硬脊膜向上与硬脑膜相续,由于其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的边缘,故硬膜外隙不与颅腔相通。硬膜外隙及其内容物的存在,对脊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硬脑膜cerebralduramater:是包被脑的硬膜,坚韧而有光泽。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容易分离,当颅盖部外伤时,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易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在颅底则与颅骨结合紧密而牢固,故颅底骨折时,容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
硬脑膜在一定部位折叠形成隔幕,并突入脑的裂隙中。其中主要的隔幕有大脑镰cerebralfalx,伸入大脑纵裂内,下缘游离,直到胼胝体上方,前端附于鸡冠,后端连于小脑幕上面的正中线上;小脑幕tentoriumofcerebellum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后缘和两侧附于枕骨和颞骨上,前缘游离呈幕切迹,正好围绕中脑。
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分为两层,形成腔隙,内含静脉血,为颅内静脉血的回流管道,称硬脑膜窦sinusesofduramater,脑的静脉直接注入窦内。窦壁中无平滑肌,故无收缩性,因此损伤后难以止血,易形成颅内血肿。主要的硬脑膜窦有:上矢状窦在大脑镰上缘,向后汇入窦汇;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向后汇入直窦;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向后通窦汇;横窦在小脑幕的后外缘,位于横窦沟内,连于窦汇和乙状窦之间;乙状窦位于乙状窦沟内,是横窦的延续,到达颈静脉孔处,移行于颈内静脉;海绵窦cavernoussinus位于蝶鞍的两侧,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由于眼上静脉直接注入海绵窦,故面部感染有可能经面静脉、内眦静脉和眼上静脉波及海绵窦,造成海绵窦炎和血栓形成,因而累及上述神经,出现相应的症状。海绵窦向后经岩下窦注入颈内静脉,经颞骨岩部上缘处的岩上窦注入横窦。左、右横窦与上矢状窦和直窦的汇合处形成窦汇,经横窦流向乙状窦,再注入颈内静脉。硬脑膜窦还借若干导静脉与颅外静脉相交通,故头皮感染有可能蔓延至颅内。
硬脑膜窦颞的血液流向如下:
2.蛛网膜:位于硬膜的深面,跨越脊髓和脑表面的沟、裂,分为脊髓蛛网膜和脑蛛网膜两部。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空隙称蛛网膜下隙(腔)subarachnoidspace,隙内充满脑脊液。在脑周围的某些部位腔隙较大,称为蛛网膜下池subarachnoidcisterns。其中最大的为小脑延髓池,为小脑和延髓背侧面之间,临床上可在此处做小脑延髓池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验。在脊髓末端与第2骶椎水平之间的蛛网膜下隙扩大,称为终池,内容马尾,在此处做腰椎穿刺,不致损伤脊髓。脑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称蛛网膜粒arachnoidgranulations,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汇入静脉。
3.软膜:紧贴在脊髓和脑的表面,并伸入脊髓和脑的沟、裂之中,分别称为软脊膜spinalpiamater和软脑膜cerebralpiamater。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表面的血管与室管膜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中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夹带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脑脊液即由此产生。
(二)脑室和脑脊液
1.脑室:是脑中的腔隙,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室壁内衬以室管膜上皮,脑室腔内充满脑脊液,每个脑室内均有脉络丛。
(1)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为左、右对称的腔隙,延伸于半球的各个叶中,可分为4部: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前角是中央部从室间孔平面向前伸入额叶内的部分,宽而短;后角是中央部向后伸入枕叶内的部分,长短不恒定;下角是中央部折向前下方伸入颞叶内的部分,最长。两个侧脑室各自经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2)第三脑室:是间脑中间的矢状裂隙,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向上外方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后下方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3)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可分为顶、侧壁和底3部分。顶朝向小脑,呈帐篷形,侧壁的前部和后部分别是菱形窝的外上界和外下界,底是菱形窝。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延髓中央管,通过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腔)相通。
2.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淋巴的作用,运送营养物质至脑细胞,并带走其代谢产物。脑脊液充满蛛网膜下隙,形成脑和脊髓的水垫,以免头部震动时脑与颅骨直接接触。当颅骨某点受到打击时,脑脊液可分散压力,以免直接冲击脑。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ml,它不断地产生、循环和回流,对调整颅内的压力有一定作用。
脑脊液由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此液自侧脑室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流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再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内,回流入血液中。如果脑脊液循环的通路发生阻塞,可引起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
(三)脑和脊髓的血管
1.脑的血管
(1)脑的动脉:脑的血液供应来源于椎动脉和颈内动脉。
1)椎动脉:来自锁骨下动脉,向上穿经第6~1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入颅。在脑桥下缘处,左、右椎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此动脉沿脑桥腹侧面的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处,即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绕大脑脚行向外后方,主要分布于大脑半球的枕叶和颞叶大部。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后动脉分布于脊髓。
2)颈内动脉:来自颈总动脉,向上行经颈动脉管入颅,穿过海绵窦,主要分支有:
①大脑前动脉:发出后行向前内,进入大脑纵裂,沿胼胝体沟后行,主要分布于顶枕裂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和额、顶叶上外侧面的上部。两侧大脑前动脉进入大脑纵裂处,有前交通动脉相连。
②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干的直接延续,发出后以水平方向走向外侧,继而折向上方,进入大脑外侧沟并沿此沟向外后行,主要分布于大脑半球上外侧的大部分和岛叶。
③后交通动脉:向后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3)大脑动脉环cerebralarterialcircle:或称Willis环。由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在脑底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吻合而成。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互相交通,具有调节血流的作用。
大脑动脉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共同发出两类分支:一类是皮质动脉(支),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和皮质深面的髓质;另一类是中央动脉(支),口径细小,从上述动脉的根部发出后,垂直走行,进入脑实质内,主要供应大脑的基底核和内囊等处。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动脉和中央动脉最为重要。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动脉分布于额中、下回,中央前、后回,顶叶,颞上、中回及枕叶一部分,分布区域内存在感觉、运动、语言等重要高级中枢。因此,若大脑中动脉皮质动脉的起始部被阻塞,可产生对侧面部和上肢的瘫痪以及对侧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如果阻塞发生在优势半球,还可累及运动性语言中枢,产生运动性失语症。大脑中动脉的中央动脉,营养内囊、纹状体和背侧丘脑,它们口径小,管壁薄,发出处距颈内动脉很近,压力较高,所以在一些因素影响下,易于破裂出血,常累及内囊,而引起对侧半身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和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等,即“三偏”综合征。
(2)脑的静脉: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种。
1)浅静脉:包括大脑上静脉、大脑中浅静脉和大脑下静脉,位于大脑表面,收集大脑皮质和皮质深面髓质来的血液,分别注入附近的硬脑膜窦。
2)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来的血液,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
2.脊髓的血管: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后动脉和肋间后动脉以及腰动脉发出的脊髓支。脊髓后动脉沿后外侧沟下行,脊髓前动脉汇合成一干循前正中裂下行,各动脉互相吻合,营养脊髓各部。脊髓的静脉分布情况和动脉相类似。
脑屏障
实验表明,物质从脑的毛细血管转运至脑组织中,受到选择和限制,这就是脑屏障的概念。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脑屏障包括三部分:血-脑屏障(BBB)、血-脑脊液屏障(BLB)和脑脊液-脑屏障(LBB)。
1.血-脑屏障的形态基础:包括血液与神经元之间的一系列结构,即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基膜以及毛细血管外周的胶质细胞突起。脑和脊髓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又有紧密连接,成为血-脑屏障的形态基础,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在脑中,有些部位的毛细血管有窗孔,内皮细胞间亦无紧密连接,留有间隙,一般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
2.血-脑脊液屏障的形态基础:水、气体等可自血液自由地进入脑脊液,但像蛋白质样的大分子物质和己糖是不能进入脑脊液的,这提示在脑脊液与脉络丛的血管之间存在着屏障。在脉络丛毛细血管与脑脊液之间隔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膜及脉络丛上皮细胞。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大不相同,它是有窗孔的,所以活性染料容易扩散过内皮。但是在脉络丛上皮细胞间隙的顶部有闭锁小带能挡住染料,不让它扩散入脑脊液,起屏障作用的是脉络丛上皮和上皮细胞之间的闭锁小带。
3.脑脊液-脑屏障的形态基础:脑室的室管膜上皮和覆盖脑表面的软脑膜下的胶质细胞突起组成了脑脊液-脑屏障。室管膜上皮无闭锁小带,不能有效地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软脑膜上皮和它下面的胶质膜的屏障效能也很低。把活性染料、荧光染料或同位素等注入脑脊液内,很容易通过软膜胶质膜而进入脑组织,因此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很容易影响神经元的周围环境。
由于脑屏障的存在,尤其是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起到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往期回顾
★温馨提示:更多往期内容,点击菜单栏“学习区”—“知识汇总”—“西医基础”即可查看相关内容,也可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查看《系统解剖学》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