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的解剖学特点
1.环椎
前结节(1)、前弓、齿凹(2)两侧为侧块、侧块上面有上关节凹(5)与枕骨形成关节、下面有下关节面(4)与枢椎形成关节、后弓(6)、后结节(7)、两侧块外后的横突中间有横突孔(8),走行椎动脉。
2.枢椎
齿状突(5)前关节面与环椎齿凹形成环齿关节;
齿突后关节面与环椎后韧带相连;
无上关节突,两侧的上关节面(9)与环椎的下关节面相连形成关节。
张口前后位显示的正常环枢关节:
3.椎弓根
下部颈椎的椎弓根倾向于前后走向,而向上则逐渐倾向于横行,故椎间孔和横突距椎体侧后缘较近。正位片下部椎弓根呈“0”形,而越向上越不清楚。
4.横突:
走向:由椎体侧缘和椎弓根外前缘走向外前方。
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距椎体侧缘(钩突)较近,其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和神经穿行。
横突沟:位于横突上缘,有神经通过此沟。
前/后结节:位于横突末端横突沟的前后方。
5.棘突
除C7的棘突外,其他棘突分叉,且叉的大小不对称。
6.椎间孔
因颈椎椎弓根斜向外后方,故其椎间孔在50°斜位上显示清楚,呈纵径大于横径的卵圆形(占90%),一般纵径约等于同椎体的3/5,横径相当于纵径的2/3,少数呈圆形。有时因位置或中心线的关系,椎间孔可以由上向下依次增大或变小,无病理意义。环/枢椎不构成椎间孔。
穿行于椎间孔的神经根约占椎间孔内径的1/2,故一般情况下纵径轻度变小不产生临床症状,而横径变小则可以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
上下小关节突显示光滑,无变尖或肥大硬化,关节间隙清楚。钩椎关节在椎间孔前下方。
椎间孔的构成:
上为上位颈椎椎弓根的下切迹;
下为下位椎弓根的上切迹;
前有钩椎关节;
后有上/下关节突。
因钩椎关节和上下关节突最容易增生,所以椎间孔往往是横径变小。
多排CT图像重建显示椎间孔
7.钩椎关节:
又称钩突关节、椎体半关节、弓体关节、Luschka氏关节
为后天逐渐形成的滑膜关节,至青春期发育完整。
钩椎关节是一个不完整的滑膜关节,关节囊的一部分由纤维环组成。
钩椎关节关节突: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上突出的钩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下缘。
钩椎关节有限制颈椎旋转和防止颈椎间盘向外后方突出的作用。
钩椎关节前外方有椎动脉、椎静脉,外后方有神经根,所以当椎间隙狭窄和/或钩椎关节增生时易产生相应的颈椎病症状。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上突出的钩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8.颈椎的生理曲度: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于C4,故颈椎病多发生于C4上下方;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大于17mm为前曲过度;
小于7mm为曲度变直。
椎体后线某一局部向后超越该垂直线为反曲(或称后凸)。
左图:正常颈椎曲度12mm+-5mm
中图:前曲过度>17mm
右图:C5/6为中心后凸负值
正常颈椎:侧位、斜位
侧位可以划3条线:
椎体前线:全部椎体前缘的弧形连线,向上至枕大孔前缘
椎体后线:全部椎体后缘的弧形连线,代表椎管前缘线。
椎管后线:又称棘突基底线,为棘突根部连线。
以上3条线正常不论过屈或过伸应保持连续,不偏移和错位,各线之间基本平行。
9.颈椎韧带:
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内外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棘突间有棘间韧带;
棘突上有棘上韧带(项韧带):最易钙化
椎体间有椎间盘。
10.椎动脉:
由左右锁骨下动脉各向上发出一支椎动脉,可以分成4段:
从起始部至C6横突孔;
C6横突孔至C2横突孔;
C1/2之间;
从C1穿过寰枕后硬脑膜,经枕大孔至对侧椎动脉。
颈椎的旋转、移位,尤其第1、2段,极易损伤椎动脉,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
1.定义
颈椎病的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分型:
中央型:髓核物质通过纤维环后部突出,到达后纵韧带下,此型较常见。
侧方型:亦称椎间孔型,突出物可压迫椎间孔处的神经根。
侧后型:由于纤维环最薄弱的部位在椎间盘后方中线两侧,故此型最常见。
2.临床分型
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7型:
1)颈型:亦称局部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不适,有相应压痛点。可以无椎间隙狭窄、无或轻度骨质增生,仅表现生理曲度改变及颈椎不稳,项韧带钙化是此型的重要X线表现。
2)脊髓型:椎间盘后突压迫脊髓,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的表现,感觉运动障碍、肢体或躯干麻木无力;
3)神经根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症状如上肢麻木疼痛等:
C4-5病变:症状表现在上臂外侧,前臂桡侧;
C5-6病变:症状在拇指食指桡侧,肱二头肌反射下降;
C6-7病变:症状在中指,肱三头肌反射下降;
C7-T1病变:症状在无名指、小指麻木。
4)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头晕、呕吐、体位性眩晕、听力障碍、视物不清等。
5)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心慌心前区痛、出汗、失眠、多梦、眼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6)食管型:可出现吞咽困难和异物感等症状。
7)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标准(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
脊髓型颈椎病JOA临床分型:
无症状(17分):无脊髓损害的临床症状
轻度(13-16分):肢体不灵活,对生活有影响,但尚可胜任一般工作
中度(9-12分):肢体无力或不灵活,或二便有异常,生活可以自理
重度(5-8分):肢体有部分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二便失禁或潴留
严重(0-4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二便失禁
3.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如果仅有临床症状而无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也应该谨慎,因为没有颈椎退行性变就没有颈椎病的基础;颈椎以外的疾病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类似症状。
颈椎病的判断
前屈旋颈试验:颈部前屈,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如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程度严重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只手握患肢腕部,做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做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只手握于患侧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向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颈椎病10大经典影像学改变
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常常首选X线片,常规摄取侧位、双斜位;
但若了解对硬膜囊、脊髓、神经根的影响,需行CT或MRI检查。
1.椎间盘的改变
椎间盘变扁:平片显示椎间隙狭窄,是诊断颈椎病不可缺少的征象。
髓核积气:髓核内不规则气体影。
软骨板下积气:软骨扳与椎体间线状或片状气体影。
椎间盘钙化:多发生于椎间盘前部的纤维环,呈三角形指向椎间隙。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不属于颈椎病的改变,但颈椎病时易出现。
椎间盘突出CT征象(椎间盘密度低于椎体、高于脊膜囊):
膨出:椎间盘均匀地超出椎体
突出:椎间突出于椎体后缘呈软组织密度影,可见钙化,硬膜囊及其外的脂肪受压、变形。
颈椎病CT
2.椎体缘的改变:往往与椎间盘改变同时存在
增生硬化:前缘多见或较重。
增生肥大:易压迫神经根、椎动脉和硬膜囊而引发症状,严重者钡餐检查可见食管受压。
Schmor结节:极少见。
平片CT及MRI均可显示椎体缘的改变,并且CT、MRI还可显示椎体缘对硬膜囊、神经根及椎动脉的影响。
C5/6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
颈椎曲度变直、C5/6/7椎间隙略窄
左侧5/6钩椎关节增生致椎间孔变小、而右侧椎间孔正常。
3.钩椎关节的改变:
关节间隙变窄:主要显示椎间孔变形;
关节面硬化增厚;
钩突增生肥大:变长变尖;增大变圆钝。
侧位裂隙征:是侧位X线平片见到的征象,表现为椎体下部,位于椎体中后部或横贯椎体前后的带状或线状透亮影;此乃钩突增生肥大与上位椎体的钩突关节面边缘部增生后,它们之间在侧位形成的低密度影。对颈椎病的诊断有肯定意义。
上述征象中的1~3条平片CT及MRI均可显示,但显示对椎管内结构的影响以CT和MRI为好。
双侧5/6钩椎关节增生致椎间孔变窄
4/5、6/7钩椎关节增生致椎间孔变小
C5椎体裂隙征
C5.6椎体裂隙征,双斜位显示双侧钩椎关节增生明显
4.椎弓关节(上下关节突)的改变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不均匀性硬化增厚
关节内积气
下关节突增生肥大变尖导致相应棘突根部凹陷硬化,称“切凹增生症”。形成原因是:颈椎病时韧带失去了对颈椎的维持作用,上位颈椎下滑后移,下关节突伸长变尖硬化,刺激棘突根部上缘产生凹陷。但C6-7上下关节突正常时较长无硬化,需结合临床。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病例分享:
女,66岁,C5/6椎间隙狭窄、C6下关节突变尖、C3/4、6/7、C7/T1小关节面硬化
女,36岁,C4下关节突变尖;项韧带钙化;椎间孔正常
切凹增生征:伴小关节面硬化
5.椎间孔变窄变形
骨性椎间孔变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5/6上关节突肥大致椎间孔横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5/6钩椎关节增生,致椎间孔变形
C4上关节突肥大、4/5、5/6、6/7钩椎关节增生,致椎间孔变形
6.韧带改变
黄韧带肥厚:CT可清楚显示黄韧带肥厚及其对硬膜囊的影响;MRI可清楚显示黄韧带对硬膜囊和脊髓的影响,但不易区分黄韧带肥厚与椎板增生;平片难以显示黄韧带肥厚。
OPLL:MRI显示效果最好,且可了解对脊髓的影响。
平片可以清楚显示项韧带钙化:多见于C4、5、6水平,可以条状或分节状,和前/后纵韧带的钙化。
项韧带分节样钙化
项韧带呈条状钙化
C2.3.4下关节突肥大硬化、6/7后纵韧带骨化
多排CT图像重建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7.颈椎排列关系的改变
1)生理曲度的改变
变小:即颈椎变直,最多见。
变直:颈椎的前突距离<7mm。
增大:颈椎前突距离>17mm。
仅表现生理曲度前曲过度,22mm,双侧椎间孔则正常
反曲,c3/4为中心后凸
曲度变直,小关节面硬化
2)滑脱:可为前滑脱和后滑脱。
多见于C3、4、5。椎骨滑脱后引起椎管和椎间孔变窄。
颈椎退变性滑脱(颈椎不稳)的测量:
线移位:
--过伸位某一椎体后线后移1mm,过曲位后移的椎体反而前移2mm;--某一椎体后线前移或后移3mm。角移位:
--相邻的椎体后线相交角>11°。
颈椎病:退变性滑脱:线移位
C3椎体后移致C3/4椎体后线不连续
C4、5椎体依次前移,致椎体后线不连续
颈椎病退变性滑脱:
线移位:C4.5椎体依次前移,C3-T1椎间隙狭窄,小关节面硬化
角移位:C5/6为中心后突,两椎体后线相交角度大于11°,为14°
齿突左右移位:易引起椎动脉型症状
同一病人,过伸、过屈位
线移位:C4椎体后移椎体后线不连续
角移位:C3/4椎体后线成角大于11°
3)旋转:可出现以下征象
双边征:即某1或2个椎体后缘呈双边状,颈椎旋转5°左右时最清楚,全部双边或C1-3双边往往属于假象无意义。
双突征:即颈椎的上关节突或下关节突在侧位片上不能重叠在一起,而呈两个骨性突起。旋转越重,双突越明显。
由于颈椎旋转,可以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
C6双边双突征
假双边征:全部椎体同时呈双边征象,系位置不是标准侧位或中心线前后偏移所致
椎体旋转所致双边征
双侧椎弓根形状不对称,钩椎关节间隙及椎弓关节间隙不对称,椎小关节对合不良。
椎管顶线距上下关节突距离缩短。
颈椎排列关系的改变以平片显示最好,但观察旋转后引起的椎小关节的改变则CT效果较好。
8.椎动脉的改变:左侧椎动脉细
9.椎管狭窄1)骨性椎管狭窄
诊断标准:
--平片:椎管比值<0.75;矢状径<11m,(正常>13mm)。--CT:矢状径<10或11mm原因:椎体后缘及钩突增生肥大,颈椎滑脱、旋转、OPLL等。
C5椎体后下角增生压迫脊髓前缘
2)软性椎管狭窄原因:椎间盘膨出、突出,黄韧带肥厚等,CT及MRI均可显示,平片无价值。
软性椎管狭窄:C3/4、4/5、5/6椎间盘后突压迫脊髓
软性椎管狭窄:C6/7椎间盘后突压迫脊髓
软性椎管狭窄:C5/6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脊髓
10.食道受压
临床症状为吞咽阻挡感,往往以检查食道而发现;示颈椎前缘”鸟嘴样”骨质增生,相应食道后缘1个或多个浅弧形压迹。
颈椎病前缘增生压迫食道后缘
小结:
平片易显示椎间盘变扁、积气和钙化,但不能显示膨出与突出。
CT能清楚显示椎间盘积气、钙化、膨出与突出,且可明确突出椎间盘对硬膜囊的压迫,但不易显示间盘变扁;但多排CT的图像重建可以显示。
MRI显示间盘积气、钙化不敏感,但显示间盘脱出、变扁及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敏感可靠,且可明确脊髓受压后的病理改变。
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规首选平片;
若有神经根受压症状时应选用CT;
若拟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应首选MRI检查;
若疑椎动脉型颈椎病可选CTA或MRA。
日常保护颈椎的好习惯有哪些?
1.做好颈部保暖:避免空调长时间直吹颈部,防止颈部受寒,因为寒冷和潮湿容易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2.注意坐姿
3.选择合适的枕头:长时间使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则此处的韧带、关节囊会因为牵拉而损伤,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为颈椎病。
4.适度运动和适当牵引
5.不要盲目按摩:对于已经发生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颈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的患者,随意的手法按摩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医院检查后接受正规治疗。
不同类型颈椎病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早期的颈椎病,发现的及时可以使用保守治疗,如改变用枕习惯、积极锻炼、适当热敷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也无须手术治疗,牵引制动通常有效。如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状疼痛,或伴随麻木、无力等,说明已经到了颈椎病的中期,果单纯靠保守治疗已无效,医院确诊进行微创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早期的中央型及前中央血管型患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对急性进行性脊髓损害,CT扫描及造影已经确诊者应尽快手术。对脊髓受到长期损害并症状日渐或突然加重,非手术疗法又无效者,也应采取手术治疗,如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开窗减压扩大椎管术,必要时行后路椎板成形术扩大椎管。
椎动脉型颈椎病:对颈性眩晕、猝倒严重,非手术疗法无效而椎动脉造影又已证实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钩椎关节切除、椎体间融合等。
交感型颈椎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颈托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颈托作为颈椎病治疗中一种暂时性固定方式,一般用于急性发作期,可分为软颈托、充气式颈托、硬颈托等。
其作用主要有:
将颈椎固定于所需位置,使颈椎保持制动与稳定状态,减少颈椎活动摩擦对血管、神经组织的刺激,有助于炎症、水肿的吸收和消除。
作为手术后一种固定、保护措施,有利于手术植骨的愈合及颈部创面的恢复;
急性发作期颈托制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作与发展,通过制动缓解急性发作期的疼痛症状。
应注意的地方:
伤后即刻颈托制动,一般一周左右,不超过两周,否则可能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肌肉短缩等。
佩戴时间较长者,解除固定后要进行积极主动的颈部功能锻炼与肌肉锻炼。
使用充气式颈托,充气时应循序渐进。在牵引时如发生头晕等异常时,应慢慢放气到异常反应消失,再重新调整牵引力度和角度。
医院医院是一所以治疗骨伤医院,医院于年在安阳组建,是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院,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明氏正骨膏药”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院长明朝庆、明朝敬被授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医院联盟医院医院。本院设有骨科、中医骨伤科、脊柱关节科、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科、外科、内科、麻醉科、口腔科、妇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配有飞利浦螺旋CT、中医亚健康筛查CT、数字悬挂式DR、移动DR、C型臂、彩超、骨密度检测仪、骨折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中医定向治疗仪、关节镜、双套椎间孔镜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完善的临床检验设施,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中心呼叫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化、宾馆式病房,标准的层流净化手术室等高端设施。原北京医院骨科主任马华松教授,原北京医院骨科主任吴闻文教授,医院孙永强教授等全国著名骨科专家学者定期来院坐诊并手术。医院将以大专科小综合立足于豫北、面向全国,努力打造治疗骨伤骨医院。医院地址安阳市东工路与紫薇大道交叉口向北米路西(人民公园东门向南米路西)
--/
明院长:1550622
公交路线:19路到安阳市人民公园东门临时站下车,向南米路西
1路/11路/25路/到郭家街站下车向东米左转米路西
往期精彩回顾我院护理部进行第二季度理论考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
招聘!!!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明氏正骨术”对于骨折患者的保守治疗
医院科普——骨科常用数据汇总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