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好消息!吕氏三才中医药研究院荣登中国中央电视台了!吕氏三才上中央电视台广告了,吕即来上中央电视台了!中央电视台说了:要减肥,到吕氏三才!
吕氏三才中医秘方绝技总计有个秘方和手法绝技,这些秘方绝技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多年的经验方、秘方,如吕即来老师通调百病的“三才方”、治疗各种色斑、粉刺的验方。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在全国各地花重金在一些名老中医那里购买的,如在安徽名医马天法那里重金购买的治疗颈肩腰腿痛外用秘方、三次治愈痛经的秘方、六次治愈宫颈糜烂的秘方等。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在他的医道好友那里得来的。如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的秘方、治疗痔疮的秘方等。还有一些是多年来吕即来老师参加各地学术交流会的时候和一些中医老师分享得来的。如生男孩的秘方、治疗癌症的秘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秘方等。还有花重金在史氏神效疗法工作室、吕院长门诊特效专科秘方等处购买的秘方和技术等。由于吕即来老师已经皈依佛门。对这些珍贵的秘方绝技不敢私留。故通过空间展示给有缘之人,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便告欣慰。
但需注意的是:
1、不能将这些方子拿来谋取暴利;
2、有些方子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方可应用;
3;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一、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操作方法:只用一根1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原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二、身柱妙用
身柱shenzhu督脉第十二号穴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操作方法:用1.5寸28号针(长.5px,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三、治脑三穴
部位:穴在哑门穴直下发际中为治脑一穴,再下一横指为治脑二穴,再下一横指为治脑三穴,用28号针可刺入一寸。
主治:一切脑系疾病,颈强作痛,中风失语舌强。
失语的原因,发音有唇、齿、舌、喉的共同作用。舌短者可刺舌下金津、玉液出血。舌无改变则在喉,可针哑门,但哑门穴之上为延髓,触碰延髓有危险。治脑三穴的第一穴在后发际距延髓较远,无刺伤延髓的危险。
治脑一穴当第二颈椎,治脑二穴当第三颈椎,治脑三穴当第四颈椎,再下一横指当第五颈椎,再下一横指为第六颈椎,再下则为崇骨;横项第二颈椎两边为天柱、翳风,左右共5穴谓之纵横十穴。四、四缝穴的效验
部位:四缝穴在手指食、中、无名、小指头的第一、二指节横纹中,通于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5个经。手指为神经终末反应灵敏,治病的疗效很好。
主治:
小儿疳疾,气管炎,蛔虫,消化不良,身体羸瘦,发育不良均有特效。
患儿面黄肌瘦,头发打缕,食欲不振,视其腹部微胀而扪之有青筋或硬块,是为疳疾。用该法治小儿疳疾,效果极好。一般针一次即食欲旺盛,数次痊愈。
对成年人形态消瘦,食欲不振,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依法针之,效果显著。对哮喘亦有良效。
操作方法:
手指感觉灵敏,人多畏痛拒针。对成年人作解释劝服,儿童则由其父母强行使之针刺,有的哭闹拒针,须数人帮助施术。
穴位皮肤消毒,由助手从指尖向指根推几下,然后在第一指节上边以指捏住,术者则由指根向前推捏,用26号针刺入穴上,当即有白粘液随针而出,挤净擦干。每隔4天一次,一般4—5次可愈。针后白色粘液渐少,即是好的现象,白粘液渐消失,而针出血液则痊愈。五、肝肾四穴
中医对疝气分为厥疝、盘疝、寒疝、癥疝、复疝、气疝、脉疝七种。大致寒疝,能够还纳,或只有睾丸肿大或下垂者此方有效。如疝气不能还纳,西医谓之脱肠。肝肾四穴只限于寒疝和气疝。
肝肾两经对睾丸关系至为密切。此方选用肝经大敦、太冲、肾经太溪、脾经三阴交四穴。
大敦dadun肝经第一号穴
定位:在足拇趾上面趾节间三毛之际(此穴一说在足拇趾爪甲角外1毫米),针时以手捏拇趾抻拉而针趾节缝处。
太冲taichong肝经第三号穴
定位: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好像手的合谷,但不能使跖骨张开。
太溪taixi肾经第三号穴
定位:在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三阴交sanyinjiao脾经第六号穴
定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在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六、腰痛针术
人身的经络都是前后呼应,左右相通。任脉为前正中线,相对督脉脊椎正中线,肾经对华佗夹脊(今名脊穴),胃脉对膀胱第一行,肝、脾对膀胱第二行,手足六经亦前后相应。所以缪刺取穴,往往速效。
操作方法:
在腰痛部位,用手按压找出最小而最痛的部位,如大面积一片疼痛而找不到最小痛点的不适用此法。
找好痛点,以最痛处一点涂以红色标记,再找到命门穴为计算总穴。例如最痛点在命门左15厘米,再下6厘米。让病人仰卧,量脐左15厘米再下6厘米处腹部针入1.5寸,恐痛点对得不准,将针刺入,提出1/2,再向四周探刺,不留针。让病人翻身俯卧,按压痛点消失,腰痛即愈。
命门Mingmen督脉第四号穴
部位:俯卧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前方与脐相对,然而练气功的人则脐向下移少许。
此法颇有立竿见影之妙,但找痛点要准,与腹部痛点相对处要准,针刺要准。掌握三准,应手而愈。七、截根疗法
主治:该法适应于瘰疬,乳腺增生,发际疮,痤疮,疖肿缠绵不愈、此愈彼起,荨麻疹。
操作方法:
找穴:
以乳头为标志。用卷尺一端放在患者左乳头,横拉至右乳头,松开左乳头卷尺,将卷尺向右肩上伸,过颈部而从左肩再向前胸下垂至左乳头为止。将两乳头的卷尺比齐,把卷尺由颈前向背后下垂,卷尺尽头是穴。因病人肥瘦而异,其穴约当肝俞附近。
女人乳儿后乳房下垂者,从气户穴直下以第五肋间为准。
针具:
用直径1毫米2寸长的针,高压灭菌消毒待用。无此设备条件,用75%的酒精浸泡30分钟亦可。
操作方法:
找准穴位,严密消毒,左手拇、食二指把穴位的皮肉捏起,右手持针向穴处微斜15度向脊椎方向刺入肌肉中间,病人亦不甚痛。
留针20分钟,病重者可留30分钟,隔3天再针,以痊愈为度。八、痛点止痛法
针灸的缪刺取穴法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即选好病侧的穴位而针其健侧的同名穴,效果较好,是调整经络平衡的治疗方法。“痛点止痛法”是专为治疗小面积疼痛的一种止痛方法。周身不论何处疼痛都可以使用,但只限于直径1厘米以内的小范围疼痛。
该法操作简便,效果迅速,能够达到针入病除。具体做法是用30号1寸针1支,在其痛点的相对侧快速刺入,其痛无不应针而止。
例如痛处恰当内关,可针外关;痛处恰当阳陵泉,可针阴陵泉。头、面、胸、腹、四肢任何部位疼痛都可使用这种刺法。也有不很明显的相对处,如头顶部有痛点,由于颈项的关系,不可能两侧相对。如痛点在前顶可针廉泉,如痛点在百会即无相对处。还有关节部如“网球肘”的痛点下面是肘关节,肉少骨多,不容易找准相对点,其效较差。然而,这仅是很少的局部痛。周身各部位绝大多处是有对立面的。
这种方法可以“应针取效”,甚至不必留针,点一下子,疼痛即失。病例很多,不暇枚举。年门诊来一顽固性前额局部痛的小儿,痛3个月,各处治疗花费多元无效。经用此法针后即愈,仅用10元挂号费而已。九、皮内针十法
皮内针最初只用它调整经络,我们临床使用多年,积累经验计有以下十种使用方法:
1.调整经络。在50年代我曾经做过用经络现象来预测生死的实验,即住院病人,濒于死亡,已通知其家属作精神准备者,前后计有6人,男3女3。其中有的十二经脉在仪表指针读数最小者并有数已经为零,而气血尚存;有的十二经均很低,只有数经较好但气血为零;结果前者均转危为安,而后者皆死亡;说明人身以气血为主,经络为气血的循环路,此说颇可研究。
2.一度冻疮,红肿痒甚。在疮面中心埋藏一支皮内针,数日痊愈。
3.疼痛不止,针刺无效时,可在痛点埋皮内针可以止痛。另有一法,例如腰痛不效,让病人站立,身体随便向前后左右扭动,在感觉最痛之处埋皮内针,可以止痛。
4.针刺疗效不巩固,在有效的穴位埋皮内针,有助于疗效时间之延长。
5.失眠症用其他方法不效时,可在安眠穴埋皮内针。
6.小儿尿床。取双侧三阴交穴。一针由下往上刺,一针由上往下刺,两针刺入方向颠倒,则疗效较佳。
7.妇人产后乳汁不足,在膻中穴埋皮内针一支,每天用手按压多次,可促进乳汁的分泌。
8.眼针穴用皮内针埋藏,可延长其疗效。
9.减肥。在双听宫穴内侧耳垂中间各埋皮内针一支,每天用手指按压多次,平常感觉饥饿时以手按压数分钟即不觉饥饿。在每次饭前手压5分钟。
10.单纯膝关节疼痛,在膝上2寸的范围内,用手指遍压,在最痛处埋皮内针一支,可以止痛。但按压无痛点时则不宜使用。十、甩针挂钩疗法
挂钩操作方法,起针时手捏针柄用力甩出,故又名“甩针疗法”。1.面瘫初起,不超过两周的容易治愈。病程越久治愈的机会愈少。病程过久的则形成倒错现象,看不出哪一侧是病侧,更觉难治。对初诊病人作下关试验,可预知针后良否。其方法比较简便,即在患侧下关穴针刺,按正常穴位刺入而不能深刺者为阴证(一),能达到应刺的深度为阳症(+)易愈。不能深入的原因是因为上下颌骨有炎症导致领骨错位阻碍针不得入。
还有双侧面瘫,面部肌肉弛缓,无表情,不能瞬目运动,全面部皮肤变形,就像戴假面具一样。双侧面瘫很少见,数十年来只遇见5例,3例治愈,治疗时间长达数月。两例怎么治也不见好转,成为后遗症。
针灸治疗面瘫我曾总结并发表十种针刺方法,其中的甩针挂钩疗法效果较好。其法用六寸长针一支,从患侧颊车下方进针,先深后浅,能看见针在皮下前进以针尖上对口角至唇边为度,然后把针向一个方向旋捻,左手轻压针体部,隔腮看见针尖接近口吻时稍微用力拉针柄,则面皮皱成深纹数条,一拉一松,拉十余次让患者自己手捏针柄,初起的数次可愈。病程久的也有一定的效果。
长针在皮肤表皮下刺入,沿皮横刺,难度较大,须经过反复练习,针到一定部位即停止前进而旋捻针柄,针尖挂住以后手提针柄向上提十余次,一提一松,然后留20分钟起针。
2.这种挂钩疗法适用胃下垂,由右幽门穴进针,斜向胃左,至与脐相平时即旋捻针柄稍用力上提,让另一人握其足胫向上屈腿推之,其动作和提针一致。将病人的腿屈伸上推3次,然后让病人自己手提针柄30分钟而起针。
3.子宫脱垂由维胞(关元旁6寸)进针,斜向生殖器方向,旋捻提针屈腿上推,然后提针柄的操作都相同。
4.维胞穴亦治肾下垂,谓之“三垂疗法”。十一、针灸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作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十二、快速降压
膈俞降压法
该法对原发性高血压,不是因其他疾病而继发的效果最好。即或由其他疾病继发的对降压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因其他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不愈,则高血压亦不能根治,只能使血压下降而减少其痛苦而已。
穴位:
在八会穴中“血会隔俞”,为针灸界众所周知。膈俞降压法操作简便,只要找准穴位,双侧各埋1号皮内针1支,穴位找准,血压应针而降。冬季可埋5天,夏季因洗澡频繁可埋3天。起针后间隔1天,继续埋针。
膈俞Geshu膀胱经第十七号穴八会穴之一(血会)。
定位:俯伏位,在七胸椎棘突下,当督脉至阳穴旁开1.5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
找好隔俞穴,皮肤消毒,用小镊子夹起皮内针,以左手拇、食二指向左右扒紧穴旁皮肤,将皮内针由膈俞穴中间向脊椎方面横刺,皮内针刺入,在表皮以内真皮之上,不能超越真皮,针尖要向脊椎方面刺入。针刺入后,剪胶布两块,一小一大,大者不过如指甲大,小者先贴在皮内针柄的下面以免针柄接触皮肤,然后将大块贴在小块胶布和皮内针上,压平即可。
皮内针如刺过真皮,患者会感到疼痛。针入以后应医手指在针上按压,如患者说疼即宜起出重新针入。
眼针肝区降压法:
眼针八区十三穴,已有专书,且许多针灸书及中、外针。
中医说“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肝开窍于目”阐述肝经和血液的密切关系。以眼针肝区降压,效果最快。测量血压,如果高于正常范围,血压计不必取下,即在眼的双肝区各刺一针,即再量血压,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降压针法很多,我曾经提出降压十法。然而十法之中,以膈俞皮内针和眼穴肝区为最快。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病,有的病人患高血压数十年而不愈。经验告诉我们,一时性降压很容易,完全彻底治愈很难。还有的病人患顽固性高血压,用什么方法也不见下降,这种病人虽占极少数,在临床中也有时遇到。十三、失眠特效穴
失眠是一种极痛苦的疾病,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夜间越失眠,白天越打盹,日久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发生神经衰弱症。面色无华,精神萎靡,饮食乏味,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令人苦恼,应及时治疗为好。
穴位:
大椎,陶道,神堂,连续使用,疗效较好。另一处方针刺安眠穴,不效时可在安眠穴埋皮内针。
大椎dazhui督脉第十四号穴
定位: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肩平。
陶道taodao督脉第十三号穴
定位:俯卧,或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神堂shentang膀胱经第四十四号穴
定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神道穴旁开3寸处。
安眠经外奇穴
定位: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停止部颞乳突下凹陷直下一寸处。左右计二穴。十四、翳风治牙疼
牙疼的原因很多,翳风穴所治的仅限于齿根骨膜炎的牙疼。其病源为药物治疗的并发症。
有齿根骨膜直接受冲撞,或常吹乐器,常含铁钉,常咬丝线等外伤性的;有细菌由齿髓侵入齿根骨膜传染性的。症状是有的化脓有的不化脓,疼痛是自发的,是连续的痛。在敲打牙齿时,疼痛就更加剧烈,这与齿髓炎不同,也是齿根膜炎的特征。
齿根膜炎,中医叫风火牙疼。治牙疼的穴位很多,一般针下关,颊车,也有针合谷或足三里、内庭的,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入以后需要留针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止痛。而针翳风穴,有针入痛止立竿见影的效果。
翳风yifeng手少阳三焦第十七号穴
定位:正坐位,在耳垂后方,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以手压穴则觉耳孔中有牵引性微痛是穴。
操作方法:用28号1.5寸针,向前下方直刺入1寸,并作轻度旋捻以增强针感。疼痛已止,可立即起针。一般病人心理是希望多留一些时间,可实际则是针入而牙痛不止时可以久留。此穴针入立即止痛,久留与不留是一样的。十五、首尾循经治疔毒
疔毒是一种由感染而发生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露出衣服外边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经的起止部位。最易生在手指尖,赤足的人有的生在脚指上、面部。
初起只是一个小红点,逐渐发生疼痛,伴有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血常规检验体现白细胞增高。
验疔方法,是用黄豆一个,放在嘴里咀嚼,如果品出有黄豆的腥味则不是疔毒,若嚼时并没有黄豆的腥味甚至是甜味,那就证明是疔毒,可以把嚼烂的黄豆吐出来敷在疔毒疮面。若没有嚼黄豆的校验,在疔毒上边涂点消炎的药也自然逐渐痊愈。
治疗方法,以针刺为最快。因为不论疔毒生在面部和手足都是各经的起止穴位或接近起止穴的各经起止邻近穴。判定是哪一经,则针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发生在起端穴则针其止端穴,发生在止端穴则针其起端穴。起止穴或名首尾穴,针入以后,疼痛立止,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立即消失。20分钟后再检验白细胞则恢复正常值。
还有在疔毒所起处有淋巴管发炎,一般叫做起红线。红线也是与经络走行一致的,所以章太炎说“经络就是淋巴”。
治疗淋巴管炎的方法也用针刺,用粗针或三棱针在淋巴管的前进的末端扎一针,挤出黑色的血液,其所谓红线自然消失。如果从发炎的淋巴管上每隔一寸扎一针,并挤出少许黑血,淋巴管炎消失恢复得更快。 十六、腹结通便
便秘是常见病,亦老年人的多发病。主要是结肠蠕动迟缓,粪便久积结肠不能排出,引起再吸收,使粪中之毒素入血液,上则口燥舌干头晕目眩,下而固结不能进入直肠。痛苦之状不可忍受。
操作方法:在左腹结穴埋一皮内针,往往当日排便。
腹结fujie脾经第十四号穴
定位:仰卧,脐旁4寸的大横穴,直下1.3寸,上与乳腺相对。
左腹结与下行结肠相适应,皮内针不断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加快则粪便自然容易排出。十七、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多因抻、扭伤而起,易发于手腕、手背部,有大有小,往往数年不愈,或逐渐增长。针刺治疗,其法颇简便。
操作方法:
左手固定囊肿处,用0.5寸短针,以28号为宜,右手持针根据肿囊的大小而酌用针刺之多少。一般在肿处以扬刺即中心一针,四周各一针,肿块大的还可以沿根部横刺之。或出粘液,用干棉球揩之。隔日一次,数次即愈。病例甚多,不胜枚举。十八、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不痛,但音哑,久不愈。
穴名:喇嘛穴传自藏医,甚有效。
部位:在背后腋窝缝的缝纹头。
操作方法:
初诊以毫针刺少商,三棱针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复诊时单刺喇嘛穴,深度1寸至1.5寸因病人肥瘦而异。少商、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喇嘛穴则慢慢旋捻,平补平泻手法三进三退至5分钟。
以后单用喇嘛穴,隔日1次。留针20分钟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10分钟行第三次手法。得气时针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则上行直达于咽喉,病人感到轻快,再留10分钟起针。
初诊隔日1次,一周后每周两次,继则每周1次。以愈为度。
注意事项:
使声带休息,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烟酒,讲话不宜太多。
同步播报》》》
千人中医学术交流会报名倒计时……
十几位国内顶尖级的中医大腕只讲干货、拒绝推销的中医学术盛会即将拉开帷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吴刚将应邀出席本次盛会。
出席本次千人中医学术大会的主要领导及专家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吴刚;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司长张恒有;
3.国内著名针灸大家、针灸届泰斗胡光老师;
4.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宋永忠;
5.国内知名中医文化的推广者和实践者吕即来;
6.亚洲徒手整形第一人张富源;
7.民间奇人、奇术、提博气疗法第一人马源泽;
8.慧福养生文化的创始人陈旭;
9.国内徒手整形第一人许强;
10.道教南宗龙门派天台宗第28代弟子程玮;
11.亚洲著名讲师万雪;
12.香港以德运动平衡医学会主席王溢德;
13.上海脊近完美健康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朱国苗;
14.其他老师更新中……
会议时间:年9月14—16日
会议
龙氏正骨:每月1期,长期举办
罗氏正骨:每月1期,长期举办
《罗氏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讲义
罗氏正骨法简介
“罗氏中医正骨法”,是古老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现代中医领域中的一块瑰宝。因其手法独特,治愈率高,深受国内外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传承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罗氏中医正骨以手法治疗复位扶正、接骨、续筋、固定和用药的独到之处,与西方医学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优势,是中国传统医药学骨伤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医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和亿万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和医学研究价值。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中医骨伤科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罗有明老太太作为罗氏正骨法的重要传人和杰出代表,她乐善好施,救死扶伤,不求名利的高尚医德也同高超的医术一样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皆称之为“双桥老太太”,誉为“接骨圣手”、“骨伤科圣手”、“仁心圣手”、“良医仁心”,更得到了的赞誉。
罗氏三百年来的医学光辉史,为了人类的健康、生存,相续而延续至今。经罗氏中医学族代代的努力和不懈的拼搏,现已发展为系统的、业已成熟的罗氏正骨法。
罗有明行医70余年来,治好了数以万计的骨科科患者,惠及国内、外及港、澳、台等0几个国家和地区。她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正骨经验。50年代就名扬京都,被人称为“中华一绝”、“正骨神医”。
从罗氏中医家族史的第六代、第七代传人总结的先祖传统医学精华部分证明,不论是骨折、骨关节脱臼或软组织损伤,只有掌握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的诊疗手法,也就是轻而巧妙熟练的手法,才能使患者痛苦小,疗效好。
罗氏正骨法的总特点:手法诊断,手法治疗。
通过触诊检查,很快能确定损伤情况。始终能贯穿在治疗手法之中,所以患者能得到较快的恢复。
在治疗上,要视损伤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三要素、用药原则等,罗氏37个基本治疗手法,能贯穿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之中。在一法多用,多发共用的基础上,继以循环用之,便可产生好的疗效。
用手:轻轻触摸检查损伤的情况
用耳听或用指力的敏感度:觉察筋、骨、肌肉损伤的声音
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及疾病的症状,然后才可对症治疗。
力图做到“三兼治”:
正骨----矫正断骨;
正筋----拔正或复贴游离、浮起、扭转、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并拢损伤后分离、肿胀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三者同时治疗,能缩短愈合日期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罗氏正骨的原则包括:
手法整复;
包扎固定;
正骨用药;
功能锻炼。
正确地运用“轻—重—轻”手法的顺序,就能使患者疾患解除而不易留后遗症。
罗氏正骨法“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项同步的三兼治治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在骨折治疗时运用“三兼治”方法,分筋、理筋、顺筋、复贴肌肉等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罗氏正骨法的功效:
由于这一方法将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项同步进行,
它既治疗了骨折,
又同时治疗了筋腱、肌肉,疏通了气血,
从而缩短了骨折的愈合期,功能恢复较快,
同时也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
是一套可行而完善的治疗手法。
第一章罗氏正骨手法
经验证明,无论是骨折、骨关节脱臼或软组织损伤,在诊疗整复时,都要掌握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的手法。
稳,就是要求正确进行检查,以识别损伤的类型、程度,以及有否合病症的发生,以免误诊。
准,是在稳的基础上对症治疗或辨证施治。
轻和快,是用巧妙熟练的手法调整人体各种伤患生理机能的不平衡因素。
两轻一重手法,就是开始要轻,但一重也不是强行,而是在一两次轻度手法达不到治疗目的时,再采取重一些的手法。
因此,只要在稳、准、轻、快诊疗手法的基础上,继以循环用之,就可达到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的目的。
一、诊疗要诀
凡正骨者必察其行,询其源,触其位,闻其声,施其法,观其志意与其疾能,方可疗以筋骨之患。
言正骨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恶于正骨者,不可于言志德之巧。
伤不许治者,伤必不治,治之功则微矣。
上是讲在用手法之前,必须先看看损伤部位的轻重,有否畸形,问问病人的损伤原因。勉强给病人治疗,也不能得到预期的疗效。
二、五言三十七字令
摸接端提拉,扳拨按摩压。
顶挤蹬揉捏,松解点穴“法”。
捧拢复贴“用”,旋转“与”推拿。
摇摆挂牵引,分离叩击打。
“诊疗则选手”,“患者幸福家”。
以上去掉带引号的字,共三十七个基本手法,在诊疗中,只有根据不同病情,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法,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三、手法治疗三要素
三要素是:力点、量、角度。
手法治愈率高的因素即是:力点、量和角度上的融汇。
四、正骨法则五要素
断而续则固、固而须则适、绀而须则祛、僵而须则软、节不利而活之。
五、三兼治
正骨:矫正断骨、错位合拢还原位。
正筋:拨正或复贴游离、浮起、扭转、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并拢损伤后分离、肿胀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在治疗上完善了手法的作用。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如还纳组织的归位,对愈后的确保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改变了只管骨折,不顾软组织功能障碍的缺欠。三者同时治疗,能缩短愈合日期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六、两轻一重
一轻:即手法诊断要轻,运用手法治疗时,开始要轻。
一重:是在轻度手法治疗适应的基础上,逐步加重一些手法,一直到缓慢加重达到手法治疗目的为度,而不是强行。
二轻:在达到手法治疗目的后,再用轻度手法松解,以恢复周围组织受累、疲劳等现象。手法后患部即感轻松、舒适。
此法能避免患者精神紧张、患部及周围组织紧张,是解决复位难的有力措施。
七、三定点诊疗法
三定点是罗氏正骨诊疗手法之一。
三定点,是基本定点。临床可根据伤部位的不同,采取多点。
此法既可贯穿在某些治疗手法之中,又可在诊断时用还可做复诊时检查,因此称其为三功法。由于三定点法易理解,故以此为名。
例如,桡骨远端骨折用此法时,既可固定骨折外,也可在治疗手法和检查对位后的复位情况下用,稳妥可靠。
八、治疗线
1、腰腿痛治疗线:
以往的临床实践证明,腰骶部有6个压痛点:
①4.5椎旁:②腰骶处;③骨边;④秩边;⑤环跳;⑥坐骨部。
这6个疼痛点,可由于脊柱软组织损伤、瘀血肿胀、轻度骨折、骨瘤、结核、风湿性脊柱强直、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腰椎间盘脱出症、梨状肌损伤、脊神经根炎、黄韧带增厚等,而反应在不同部位。
为了缓解各种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在腰4、5椎以上发病时,点压或掌根顺压:①腰俞;②环跳;③风市;④委中;⑤阳陵泉;⑥昆仑。
在腰、骶以下发病治疗时,拇指点压或掌根顺压:①秩边;②坐骨部;③委中;④昆仑。中强度。
、颈椎综合征治疗线:
对颈椎综合征引起的颈椎侧弯、后凸畸形、头晕、头痛、头皮松软、视力模糊、视物双影、耳鸣、多梦、失眠、眩晕等,除在颈椎部施矫形手法外,还可点穴:印堂、太阳、百会、风池、安眠1、失眠和双手指腹点压运动区,然后松解颈部和肩背部,活动双肩。这样能使眼睛明亮,双影消失,头部及颈间背部轻松。除风池、安眠1、安眠强度点压5秒外,其余均中度点压。
九、手法作用四则
一感、二松、三通、四轻。
感:感觉。指疼痛或酸、麻、木、胀等。
松:疏松。指手指松解,治疗后,疼痛挛缩而紧张的组织得到了松解。
通:畅通,指损伤后的结缔组织被整复、松解后,气血、经络畅通无阻。
轻:轻松愉快病则除。
感、松、通、轻四个字表明了罗氏正骨手法的诊疗作用。
罗有明正骨治疗原则包括:
手法整复;
包扎固定;
正骨用药;
④功能锻炼。
十、罗氏正骨法特点浅析
手法,或称为手法治疗,是医生临症时采用的以手法为主的治疗手法。它采用各种术式,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1)罗有明正骨特点之一“稳”:
骨伤科的患者,多以跌扑闪挫、撞击、压砸、车祸等原因前来就诊.而无需在某一部位长时间地反复地重复一个手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正骨法特点之二“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祖国医学既强调人体内脏与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的协调一性,也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一种疾病的正确诊断,来源于各项必要的检查。这些,都是在一个“准”字的指导下进行的,应用自如,便可收到预期的疗效。
罗有明正骨法特点之三“轻”与“快”: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
轻—重—轻的治疗顺序,
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轻重适度,该用轻手法的时候,不应用重手法;
二是在治疗过程中,无论病情轻重,治疗开始轻,以消除患者的鄂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与施手法者密切配合,还可避免浅层组织损伤的诊断遗漏;
治疗后,按照患部的深浅程度与移位程度,适当的重,但重而不滞,重中有巧,以巧力带重力‘治疗后期轻,以疏通经络气血,轻而不浮,轻重适当。
“快”指的是手法纯熟,灵活,轻巧,手法配伍辩证加减得心应手,迅速敏捷,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尽量达到“法施骤然人不知,患者知痛骨已拢”的要求。
4)正骨法特点之四“三兼治”:
当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后,肌体因失去杠杆和支柱的作用而导致功能障碍,与此同时,周围组织的肿胀、瘀血随之而来。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
这就是说,骨折后出现的气血运行不利,肌肉的稳定因素同样也可以引起功能障碍。它们之间相互连系,相互制约。
5)罗有明正骨法特点之“一法多用,多法共用”:
正常机体损伤后,鉴于损伤机制、固定的手法模式是不能达到理想疗效的.身体素质、损伤部位与程度,可以出现各式各样的临床表现。在治疗阶段,
罗有明正骨法,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易于掌握。
但经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它的手法技巧是很深奥的,它以手扪之,自悉其情,知其体相,识其部位,可认识X光片反映不出来的疾患,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等损伤以及皮肤的寒热温凉。
而这些病症,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或是影响部分功能,甚则出现后遗症。
这些,全凭着一双灵敏的手去感觉、去诊断、去治疗,方法既简单、方便,又疗效好。
十一、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适用于一切急性筋伤及慢性劳损性筋伤而无皮肤破损及筋完全断裂的患者。
,适用于骨关节有错位不合缝的患者。
3,适用于急性伤后或因治疗不当而引起关节僵直的患者。
4,适用于骨折,脱位后期关节僵直及筋脉肌肉萎缩的患者。
5,适用于因骨性关节病及痹症而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的患者。
(=)禁忌症
①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病人。
②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早期禁用手法。
③可疑或已经明确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的患者。
④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骨病患者。
⑤有严重心,脑,肺疾患的患者。
⑥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⑦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的患者。
⑧妊娠3个月左右的孕妇。
⑨有精神病患者,又不能和医者合作的患者
第二章罗氏正骨手法要领及功用
一、常用的触诊手法
1.摸
手摸心会。古人用于诊断,为擅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但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单拇指触诊法
用一手拇指腹桡侧,在患处触摸肌肉、韧带与纤维组织等,沿脊柱的纵轴方向垂直、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摸、按。
还是骨折或脱位(图1)。
3.双拇指触谚法
双拇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呈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的桡侧在患处触摸纤维、肌肉、韧带,沿脊柱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剥离、变硬挛缩、弹性变差,以及棘突位置、棘间隙大小的异常变化等。检查时患者端坐在方桌上,向前弯腰35°左右(图)。
4.三指触诊法
多用于脊柱。中指架在脊柱棘突上,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棘突旁,速沿脊柱滑下,以检查生理曲线消失、反弓张、成角、后凸内陷畸形及棘上韧带剥离、棘突偏歪等(图3)。
5.中指、无名指触诊法
用中指、无名指端,沿肌肉、肌腱走行点触及滑行,检查肌肉及筋损伤变异情况。(图4)
6.立指检查法
用拇指立起之顶端,触摸脊柱两侧及手、足部位的损伤情况(图5)
7.全指掌触诊法
用单手或双手及两手交替沿肢体及躯干滑行触摸、检查伤部有否异常变化。例如四肢伤患处,检查软组织损伤骨折情况(图6)。
8.指掌背部触诊法
用指掌背部触摸损伤局部及周围,可清楚的辩别温、热、凉等感觉,进而帮助诊断(图7、8)。
9.挤压法
用手挤压患处上下、左右,前后。如发生挤压痛表示有损伤,此法有助于鉴别是伤筋,还是骨折(图9、10)。
10.叩击法
是利用冲击力来辨明有无骨伤的一种方法。脊柱损伤时,叩击头顶。则证明骨折断端即在此处,如有压痛,而无叩击痛,则表示可能是伤筋。
11.旋转法
用手握住伤肢下端,轻轻旋转,做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提上按压等活动,以观察关节有无活动障碍(图11、1)。
1.屈伸法
用手握住伤部邻近的关节,做伸屈动作,并将屈伸的度数,作为测量关节活动及功能的依据。旋转、屈伸时,需与患者健侧主动的屈伸与旋转活动进行对比(图13、14)。
13.扳压触诊法
即用双手检查颈椎,一手扶扳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拇指置于有阳性反应的棘突旁,扶头部的手向侧后扳头,置于棘突旁之拇指稍给微小压力(图15)。
14.拇指、食指二指检查法
用拇指、食指置于患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进行触摸。主要用于四肢及手足骨骼及伤筋情况的检查.锁骨、肋骨的检查,也多用拇指、食指检查(图16)。
15.触摸疼痛
根据压痛的部位、范围、轻重程度,来鉴别是骨伤还是筋伤。有尖锐物的压痛部位、表示有骨伤(图17)。
16.摸畸形
触摸患部畸形、突起或下陷,可以判断骨折或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的方向及重叠,成角、扭旋等情况。如横断骨折移位时,突起下陷明显。如突起下陷不在水平线上,多为斜行骨折。
17.触摸中断
用手触摸骨干,若指腹下有骨干不衔接感,应怀疑骨折。沿肌筋走行触摸,指下有中断感,则为肌筋撕裂。这种骨、肌、筋的断裂伤,为挤压、暴力所致。
18.触有棱骨
用手触之指下有棱脊的感觉,如斜行,螺旋形骨折未穿破皮肤,均能触到折断棱骨。正常骨也能触及到棱骨,如胫骨等,应注意鉴别。
19.触有尖突
用手摸触之处有尖突感,如斜行、粉碎性骨折将要穿破皮肤的骨茬,很容易触到尖突之物.
0.异常活动
用手触摸正常骨干时,不在关节部位而出现假关节的异常活动,标志着骨折部位。
l.触摸骨擦音
用手触摸伤处,发出的骨质摩擦的声音,统称骨擦音。另外,还有触摸患部时传导到医者之手的声音。这些均为医生诊断不同类型的骨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定点检查法
用拇、食、中三指,分别置于骨折部位,呈等腰三角形定点,或不等边三角形定点,均能触摸到骨折及骨关节脱位的情况。
骨折及骨关节脱位整复后,同样用三定点检查法,,比较准确可靠.
三定点检查法适用于桡骨远断骨折,指、趾骨折及脱位,以及胫、双踝、锁骨骨折等部位(图18)。
三定点检查法,是用三指分别置于骨折及脱位的三个不同点,以触知上下、左右骨折的性质及脱出的方向,这是罗有明正骨手法特点之一。
二、治疗的基本手法
1.接法
接法是正骨方法的总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是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下陷,或碎而散乱,或岐而旁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而复完,突者复干。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都称为接法。
.端法
用两手或一手拿定应端之处,从下向上或从外向内侧端托(图19).
治疗范围: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如颈椎错位,颈部软组织扭伤及落枕。临床四肢骨折的端托远端凑近端,以及肩关节脱位端关节肱骨头等都用端法。
3.提法
是将陷下之骨提出还原的手法。可用手提或用绳索提,使断骨复位(图0)。
治疗范围:伤筋的治疗常用此手法,如斜方肌、背肌等伤筋,锁骨、肋骨、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过程均有提的手法。
4.捏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和余四指并拢的指腹在患处紧捏,轻重适当(图1,)
治疗范围;脱位及骨折。如指,趾、关节脱位、斜行骨折、横断骨折和其它类型的骨折(无重叠现象者),以及尺、桡关节分离等。
5.按法
用单手或双手掌根、手指按患处及伤患部两端(图3)。
治疗范围:脊柱骨折伴脱位,肩锁、胸肋等关节脱位、骨折及四肢各部骨折、移位、成角畸形的治疗,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等的治疗也用按法。
6.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根部将错位、折骨、扭筋推回正常位置(图4)。
治疗范围:软组织损伤之瘀血肿胀、脊柱侧弯、腰椎间盘脱出症、骶髂关节错位、腱鞘囊肿等的治疗。
7.拉法
用单手或双手施力于患部上下两端,对抗牵拉(图5).
治疗范围:关节脱位及骨折,如移位有重叠、成角畸形者。才能提高整复的成功率。
8.扳法:
医生用手扳头部、肩部及四肢的手法
治疗范围:颈椎病、扳头部。胸椎病、扳肩部。腰椎病、搬动肩与腿等。
9.复贴法
医者用拇指指腹及掌根在伤处进行复贴复位的手法。即将剥离、移位、撕脱、骨折造成的软组织损伤,用拇指及掌根整复到原来的解剖部位。此手法是贯穿于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图7~9)。
10.扳拨法
医者用一手扶患者额部,一手置于错位、成角、畸形、偏歪、隆起的部位.隆起部位之手拇指拨推隆起部位,两手同时用力(图30)。
治疗范围:主要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半脱位,颈间盘脱出症,颈椎关节紊乱,落枕及软组织损伤造成畸形等的治疗。
11.分离法
单手或双手拇指端置于患处.左右,上下、前后分离的手法(图31~33)。
治疗范围:主要治疗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后造成的粘连、挛缩,斑痕、增生等.当摸不到粘连、增生,挛缩的软组织部位时均可.
1.挂法
是医生用双手按、推、端、挟送几个手法连贯动作的敏捷手法,常用于整复杵臼关节脱位(图34,35)
治疗范围:主要治疗下颌关节脱位及肩关节脱位等。
13.推转法
医生一手握骨折近端,另一手握其远端,再用力牵拉、推转。转动推转的方向与骨折旋转畸形相反,可使骨折旋转错位复归原位。
14.摇摆法
用一手或双手握住损伤的关节远端,或一手握远端,另一手握损伤的关节处,做各方向的旋转活动的手法(图36,37)。
治疗范围:治疗关节部位的损伤,分离粘连,松弛痉挛,恢复僵硬关节的活动机能,如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
15.回旋法
医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端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的方向,逆向回旋,导引断端相对,使骨折复续.
治疗范围:此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的处理造成背后移位的斜面骨折.回旋法必须谨慎,以免损伤血管、神经,如感觉有软组织阻挡,即应改变回旋方向,使背靠背的骨折断端变成面对面的骨折后,再整复其它移位.回旋时要在助手的牵拉下进行。
16.分筋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手拇指在患处与纤维韧带,肌肉方向呈垂直弹拨(图38—40)。
治疗范围:主要用于颈椎病的治疗、脊柱疾患的治疗手法,如颈部项韧带、斜方肌、岗上肌、腰肌、四肢肌筋等。对于慢性损伤,分筋手法可分离软组织的粘连及筋翻筋错,神经离位等,有疏通经络,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和营调气等作用。
17.理筋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将移位的软组织如韧带、肌犍、肌纤维、神经等扶正,再用拇指指腹或掌根部按压推,复平,使组织恢复均以此法为主。本法也是治疗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的辅助手法之一、讲“凡肌筋隆起,必有骨错。”在治疗骨关节错缝时,也须先用理筋手法.
18.解痉法
用手指腹、掌根部在软组织损伤部位周围、关节临近处施抚摸、揉、擦、搓、拿、拍击点压等多变手法图43、44)。
治疗范围:此手法灵活多变,是缓慢而轻柔的手法,主要用于力或直接暴力所致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痉挛性组织发紧僵硬,或临近关节部位的软组织受累,以及关节折、脊柱疾患整复前。
19.点穴法
点穴治疗,是用拇指或中指及其它各指(按其部位适当选用手指),循经取穴点压的手法。取穴多在伤患部及其上下附近(图45.46)
治疗范围:主要用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解神经功能,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因感受风寒湿引起的疼痛,如神经痛、关节痛等。若手法使用适当,皆有手到病除之功。
0.揉法
用手指及掌根部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揉时手指不离开接触的皮肤。并使患者感到舒适、微热(图47.48)
治疗范围:适用于肌筋损伤、髌骨损伤、手指和足趾损伤、脊柱疾患等的治疗。具有散寒邪,行气血、通经络、止疼痛的作用。
1.按压法
用单手或双手指腹、掌根在治疗部位进行按压,也可用各指并拢按压掌根按压。可将两手掌重叠进行按压,必要时还可屈肘用肘部鹰嘴突按压。按压达肌肉深层,手法可以是间歇性或连续性的(图49.50)。
治疗范围:用于全身大肌肉群,尤其是坐骨神经的上端。对一切疼痛、腰背肌胀痛及肌肉腱发硬均能收效。
.拍击法
用指腹或手掌轻轻拍击患处,单手或双手均可。拍击时腕部要放松,要灵活轻巧而又有反弹劲。用两手操作,操作时,动作要协调配合。
治疗范围:适用于胸部和腰部因用力不当或受剧烈之闪扭而引起的内部震动和岔气。有调理气血、缓解胸腔腹闷痛,消除酸胀等作用。
3.脊柱旋转复位法
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助手扶持按住固定健侧下肢。最好坐在特制的坐位上,用布带固定患者健侧大腿部。医者坐患者背后,用一手拇指顶住偏歪的棘突,向健侧推,另一手使脊柱向棘突拨正,使邻近椎体恢复正常解剖位置,达到脊柱正常的内在平衡关系(图51.5)。
治疗范围:寰枢关节脱位、颈椎综合征、胸小关节紊乱、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脱出症等。
4.摇晃伸屈法
医生使患者关节进行被动摇晃的手法
治疗范围:主要用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软组织损伤部位的粘连等。治疗肘关节、髋关节脱位也使用旋转屈伸的手法配合。
5.牵引法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用手牵拉,以矫正重叠移位的骨折和脱位的方法
治疗范围: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进行对抗牵引。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四肢骨折有重叠移位者。
6.分骨法
医者用手指由骨折部捏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断端分离开的治疗手法
治疗范围:所有两骨并列部位发生的骨折,如桡尺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掌骨、跖骨骨折等,因有骨间肌或骨间膜的收缩而互相靠拢施用的手法。
7.反折法
医生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断,其余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骨折另一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骨折远近段断端骨皮质已经相接,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端的四指,将下陷一端猛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特突出的骨折.用力大小以:移位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
治疗范围:横断和锯齿形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是不能完成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此手法。这一手法不但可以解决重叠移位,而且亦可随之矫正侧方移位,多用于前臂。
8.拿法
用手指拿捏患处的筋肉,轻重适宜,从近端向远端至上而下的拿捏。能解除肌肉的痉挛,使血脉流畅,筋络宣通。或拿住骨折处,便于接骨等(图56-57)。
治疗范围:主要用于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法。此法活血通络,解痉止麻,能缩短恢复期,减少病人的痛苦,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9.旋转屈伸法
医生使患者关节进行被动旋转屈伸活动的手法。主要用于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软组织损伤后的粘连等。髋、肩、肘关节脱位也有用旋转屈伸手法的(图58)。
30.拔伸牵引法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用一手或双手施行牵拉,以矫正重叠移位的手法。凡重叠移位的骨折、脱位、都必须应用此法来整复。
拔伸牵引,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保持原来的位置,先沿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拔出来(图59-60)。
31.捻法
用拇指和食指指端,相对而成钳形,在关节附近提起肌筋进行捻动.此法要领与提弹手法不同,提弹是将肌肉、肌筋提起,用拇指向侧方弹后,迅速放开。本法是提起后还要做捻转的动作,然后慢慢松手。本法动作较小、力量慢轻。多用于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捻时若患者有酸胀感觉,则是手法正确而产生的效果。此法可起到祛风、软坚、活血、止痛乍用.
应用范围:多用于颈肩、四肢关节的肌肉、肌腱处。适用于治疗风湿、麻痹及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3.运法
用拇指指腹或掌根在所有选择的经穴周围作圆形或螺旋形的运摩、揉动的手法.手法应轻缓柔和,以仅能接触肢体皮肤部位,患者感到轻松舒适为宜.
应用范围;前臂及手掌、背、腰、臀部的肌肉损伤肿胀疼痛
3.搓法
用拇指及食指指腹或呈钳形姿势对称捏着,被动的搓根部平放于肌体上下搓动也可以.用力要均匀,不宜太重。动作先慢后快而协调,使被搓部位有轻松的感觉。
应用范围:指.趾节及腰背部,能舒经活络,活血止痛.
34.掐法
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末节呈屈曲状,以屈曲之指端,在身体某部穴位处深掐。在此法操作过程中,有五十小手法,即摸、分、弹、推、揉.即先摸准穴位,分开周围的血管和肌腱,避免肌肉嚷张。然后掐到深部进行弹推。手法结束时再逐渐轻揉被掐部位。
要领:手的力量应贯注于指端,深达骨面,动作不能过猛过急,以免损伤软组织。掐的强度以有胀感为宜。掐后应轻揉患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治疗后患部有轻松舒适之感(图61.6)
应用范围:因虚脱而昏厥时,可掐人中。热极昏厥中暑时可掐涌泉。每于手法后,均可立刻收效。对于骨及软组织损伤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痛、软组织粘连,效果亦较显著。
35.侧掌手法
两手各指均伸直,并自然的稍稍分开,以手的尺侧缘(小指的一侧)击砸肌肉(图63、64)。
要领:腕放松,动作要灵活,有节奏,力量快慢要均匀。两腕要协调、灵活、自然、不可猛力.
作用:能使肌肉受到较大的震动,有兴奋肌纤维、松弛神经的作用,能消除疲劳和疼痛.
应用范围:四肢和躯干以及肌肉较多的部位,均可用此手法..特别是在劳动后,有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和疼痛等.此法新伤慎用或不用.
36.按摩法
手法;用单手或双手重叠操作,以全掌掌根和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圆形、回旋摩动.此法可单独用,也可以在揉捏、搓捏中贯穿使用(图65.66)。
要领:
)松肩,垂肘,塌腕,手掌紧贴于皮肤,掌下之皮肤、肌肉随手掌一起回旋摩动。
②用力稍大,作用直达组织深部,做完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
③发力在肩,力由肩及肘,由肘及手,而不单是在手动,用力要均匀协调,速度不宜过快。
作用:
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缓解深部肌肉、韧带紧张或挛缩状态,松解粘连的斑痕组织,在面积较大、肌肉肥厚的部位多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腰背部的陈旧性损伤、风湿痛、大腿肌挛痛等。
本法除有深部按摩作用外,还有表面抚摩作用。
37.表面抚摩法
用手掌、指腹(五指自然分开伸直)贴于皮肤上,轻轻的作来回直线形的或圆形的抚摩动作。要领:松肩,自然屈肘,腕关节伸直,摩动时手不要离开皮肤,动作轻揉,用力均匀,使被按摩者感到舒适。
作用:能使皮肤表层衰老的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及汗腺机能,止痛和消除麻木,也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应用范围:按摩的开始和结束都用此手法,也可用于全身各部。可视部位大小不同,而用不同的手形。
三、诊断手法
诊断是治疗疾病的首要任务,只有明确诊断,才能确定正确的治疗方针、措施。
罗氏正骨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摸。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借助X线检查成更高级的检查手段也很必要,可使诊断更加准确。
望、闻、问、摸四诊的运用,都有其一定的特点,现分别将四诊都有其的特点介绍于下:
1.望诊
望诊是医生对病人进行观察。如观察患者的表情、健康状况.姿态,以及性别、大概年龄等,就叫望诊。
望诊不仅与进一步的检查有关,更主要的是与能否立刻施行手法、使用药物,以及迅速急救等有密切关系。
望诊的步骤如下:
望表情:观察表情和健康情况与辨别受伤的轻重有密切关系.重伤者,若有休克症状,则脸色青紫,口唇苍白,脉搏徽弱,呼吸减慢,四肢发凉。再处理骨伤。
有的患者,比较敏感,虽伤的不重,但精神极为痛苦、紧张,甚至哭喊,烦躁不安.也有的患者受伤很重,但忍受能力很强,表情并不十分痛苦.对这两种患者,要很好区别,正确处理。
身体不好者,如慢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严重贫血等,均要引起休克,休克未恢复时,不能用手法。
望性别和年龄:由于性别、年龄不同,就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征,因此性别、年龄在诊断中也很重要。
望体质:体质有虚实之分,体虚者,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倦怠懒言,肌肉消瘦,体实者,面色红润,情志多喜,乐于交谈,肌肉丰满,分外好动.施治时,应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则效果更佳。
望形态;是医生望诊臆断的一部分,可以观察受伤的严重与否和内出血的程度,也可以看出受伤的部位、类别,以及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伤部除有显著变形外,伤肢或局部还有各种特殊畸形。
.闻诊
指闻气味或听骨折的骨擦音以及医生诊治时伤部传导触及医生指腹的感觉音,这也是诊断不可缺少的一环。
3.问诊
问诊是诊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问受伤的原因、现病史、既往病史、职业、籍贯、年龄等。做好问诊,对进一步摸诊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问诊要有次序,注意避免重复和遗漏。要有条不紊的进行。
分析患者所述病情的真伪。
问诊步骤如下:
问籍贯和年龄:
籍贯在骨科来说,并不十分重要,但由于地区、气候、环境不同,发病也有所不同。较寒冷或潮湿地区的人较易患风湿性关节痛,而在北方一些地区大骨节病则较多见。
年龄和诊断的关系很重要。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或肱骨远断骨骺分离多见。学龄前儿童桡骨小头脱位较多见。轻微的外力对青壮年几乎不发生影响,但在老年、则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问职业:职业和发病的情况也有关系,职业不同,所受到的创伤部位及所患之病均有所不同。
问受伤原因:原因很多,可粗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主观原因,二是客观原因。
问现病史及既往病史:
现病史是指患者这次受伤或骨折的过程,时间的长短,是否经过治疗,疗效及诊断如何,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包括疼痛、麻木、食欲、大小便、睡眠)等。
既往病史是指患者过去患过什么病。
4.摸诊(指闭合性受伤部分)
摸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摸者用手细细摸其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歪、筋断”等.
摸诊亦可称为触诊,就是医生用一手或双手对患者作较详细的局部或全身的检查,以确定是骨折,脱位,还是肌腱、韧带等处的病变.在诊断中摸诊占很重要的地位。
摘自罗东亚(罗氏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讲义
《罗氏正骨治疗颈胸腰肩周关节四肢和祖传膏药制作等精讲班》
主讲专家:罗东亚教授(骨伤科主任、国医大学骨伤系毕业、“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的侄孙、第七代继承人”)
学期时间:5天时间;颁发结业证书、可申请诊所实习
培训费用:元(含资料费/合影费)
报名要求:从事康复理疗、针灸推拿、推拿按摩、养生保健者以及喜爱正骨推拿者均可报名学习。
授课方式:全程临床实操与手法练习(有无专业基础均可学会)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