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诊断腹部检查小测三院整理篇
TUhjnbcbe - 2021/1/3 23:44:00
双鸭山靓仔

读完需要

30分钟

速读仅需15分钟

(太忙,未校对,仅供参考)

1

1.1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详述九区法。

1.2

2.腹部检查

(1)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蠕动波、腹壁其他情况。(2)触诊(重点讲解):①触诊方法。②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压痛点及反跳痛、肿块、肝、胆、脾、肾的触诊、液波震颤、振水音。(3)叩诊:肝脾叩诊、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胃泡鼓音区。(4)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

1.3

3.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化性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急性阑尾炎、腹部肿块。

掌握:腹部检查方法(尤其是肝、胆、脾触诊,移动性浊音检查),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腹水、腹部肿块、肝脾肿大的体征。

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重点:腹部触诊的手法;触及肝脏时的注意内容;脾肿大的分度;Murphy征及McBurney点的检查手法和临床意义;移动性浊音的叩诊手法和临床意义。

难点:腹部触诊手法,尤其是肝脾触诊。

2

腹部检查:

3

脾肿大的分度(※)

轻度肿大: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肿大:超过2cm,在脐水平线以上;

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又称巨脾。

4

腹部膨隆的常见原因

腹部膨隆:生理情况见于肥胖、妊娠等;病理情况下由于病因不同又分为全腹膨隆和局部膨隆。

4.1

全腹膨隆:

①腹内积气: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可致全腹膨隆,变换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改变。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肠梗阻或肠麻痹。积气在肠道外腹腔内者,称为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②腹腔积液:当腹腔内大量积液时,在仰卧位使腹部外形呈宽而扁状,称为蛙腹。坐位时下腹部明显膨出。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③腹腔巨大肿块:以巨大卵巢囊肿最常见,腹部呈球形膨隆而以囊肿部位较明显。

4.2

局部膨隆: 

左上腹膨隆见于脾肿大、巨结肠或结肠脾曲肿瘤。

上腹部膨隆见于肝左叶肿大、胃扩张、胃癌、胰腺囊肿或肿瘤。

右上腹膨隆见于肝肿大(淤血、脓肿、肿瘤)、胆囊肿大及结肠肝曲肿瘤。

腰部膨出见于患侧大量肾盂积水或积脓、多囊肾、巨大肾上腺瘤。

中腹部膨隆见于腹部炎性包块(如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肠粘连)、脐疝等。

左下腹部膨隆见于降结肠肿瘤、干结粪块(灌肠后消失)。

下腹部膨隆多见于妊娠、子宫肌瘤所致的子宫增大、卵巢囊肿、尿潴留等。尿潴留时排尿或导尿后膨隆消失。

右下腹部膨隆见于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或肿瘤、克罗恩病等。

5

腹部凹陷的常见原因

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骨下端至耻骨联合的连线,称为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常见于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等。严重者全腹呈舟状,称为舟状腹,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顽固性心衰、神经性厌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2)局部凹陷:不多见,可由腹壁瘢痕收缩引起。

6

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

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上而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门脉阻塞高压时,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均转向下方。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静脉大都分布在腹壁两侧,有时在臀部以及股部外侧,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也转向上。

7

肝脏触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7.1

触诊内容:大小(正常体型触不到)、质地(软、韧、硬)、边缘(整齐)和表面状态、压痛(无)、搏动(无)、肝区摩擦感(无)、肝震颤(无)等。

7.2

临床意义:

①急性肝炎时肝脏轻度肿大;质稍韧,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

②慢性肝炎时肝脏肿大较明显,质韧或稍硬,压痛较轻。

③肝硬化早期肝常肿大,晚期则缩小变硬,表面呈结节状,边缘较薄,无压痛。④肝癌时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坚硬如石,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巨块状,高低不平,边缘不整,压痛明显。

⑤脂肪肝所致的肝肿大,质软或稍韧,表面光滑,无压痛。

⑥肝淤血时肝脏明显肿大,质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有压痛。

⑦肝下移常见于内脏下垂、肺气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导致膈下降时。

⑧弥漫性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等。

8

脾脏的三线测量(*)

第I线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I线测量,脾脏明显肿大时加测第II线和第III线。

第II线测量:左锁骨中线与肋缘的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I线的测量)

第III线测量:

(若脾大超过前正中线)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若脾大未超过前正中线)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小距离,以“-”表示

9

肝硬化患者体征(※)

肝硬化病人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颈和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手掌的大、小鱼际和指端有红斑称为肝掌,男性常有乳房发育并伴压痛。肝脏由肿大而变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光滑。脾脏轻至中度肿大,下肢常有水肿,皮肤可有瘀点、瘀斑、苍白等肝功能减退表现。

10

腹部触诊常见包块有哪些

腹部包块是指在腹部检查时可触及到的异常包块。常见的原因有脏器肿大、空腔脏器膨胀、组织增生、炎症粘连及良恶性肿瘤等。包括以下几种:

10.1

1.生理性“包块”

并非真正的疾病,但有时误认为病理性包块。除子宫、膀胱、粪块外,发达的腹直肌腱划间的肌肉,消瘦者的脊柱或骶骨岬和自发性痉挛的肠管等,都可能被误诊为病理性的。甚至腹壁松软或薄弱者的腹主动脉,也会被误认为是“搏动性包块”。

10.2

2.炎症性包块

多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征象。如阑尾周围炎包块、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肾周围脓肿等。

10.3

3.肿瘤性包块

多为实质性包块。恶性肿瘤占多数,特点为发展快,晚期伴有贫血、消瘦和恶病质;良性肿瘤则病史长,肿瘤较大、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10.4

4.囊性包块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常见的有先天性的多囊肝、多囊肾、脐尿管囊肿;滞留性的胰腺囊肿、肾盂积水;肿瘤性的卵巢囊肿;炎症性的胆囊积液、输卵管积水、包裹性积液;寄生虫性的包虫囊肿等。

10.5

5.梗阻性包块

胃肠道的梗阻性包块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或便秘不排气等;梗阻胆道的包块引起无痛性黄疸,一般不发热;梗阻尿路系的包块常引起腰部胀痛。

10.6

6.外伤包块

如左上腹部的脾破裂血肿,上腹部的假性胰腺囊肿,下腹或盆腔的腹膜后血肿等。见腹部创伤。

11

各压痛点和上下输尿管点位置

①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肋脊角)的顶点;

②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交角(肋腰角)顶点;

③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

④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⑤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腹直肌外缘;

⑥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12

咯血、呕血区分要点(※)(我咋觉得这个不是这时候学的?)

13

腹部九分法的内容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线将腹部划成9个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①左上腹部: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上腺,左肾;

②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③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淋巴结;

④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大网膜,横结肠,腹主动脉;

⑤中腹部:大网膜,下垂的胃或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或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淋巴结;

⑥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⑦右上腹部;肝右叶,胆囊,部分十二指肠,结肠肝曲,右肾上腺,右肾;

⑧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部分十二指肠,右肾下部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⑨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精索。

14

移动性浊音的叩诊手法和临床意义

手法: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向病人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病人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向右侧叩诊,扣得浊音后嘱病人左侧卧,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

临床意义:发现有无腹腔积液。

15

Murphy征及McBurney点的检查手法和临床意义;

用左手掌平放于病人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病人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挤压的拇指,即可引起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征阳性。

临床意义:胆囊疾病。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和体征P急性腹膜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P肝硬化主要症状和体征P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P肠梗阻的体征P

以上内容较多,请自行翻书查看。

整理丨不二传说

排版丨阿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诊断腹部检查小测三院整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