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劲竹:协助青少年应对创伤性事件的社会工作服务
选送单位: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闫昭澎
一、背景介绍
(一)研究背景
创伤性事件是指给个体造成重大压力,引起个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进而扰乱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罹患重大疾病、接受大型手术等。就个体生命历程而言,青春期是个体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此时遭遇创伤性生活事件容易影响青少年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并可能造成个体社会功能的失调。这种影响对生长于福利机构集体生活环境中的孤残青少年群体同样存在。由于生理层面的残障和情感资源的匮乏,大多数孤残青少年在遭遇创伤性生活事件后容易出现自卑、沮丧甚至自暴自弃。然而诚如JulietC.Rothman所提出的“个体的弹性是孤残青少年拥有一项重要的优势”,这一品质有助于服务对象适应、应对和理解创伤性事件的状况。那么,如何协助孤残青少年发掘优势和潜能应对创伤性生活事件,帮助其成为在风中挺立的劲竹,便成为福利机构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课题。
(二)服务对象主要问题
孤残青少年阿民(化名)在接受小腿截肢手术后的一周内,变得沉默寡言,他进食量骤减,也不愿配合术后的医疗康复服务,经常把自己锁在房间偷偷哭泣,不爱与人相处,在偶尔与他人的交谈中也表现得非常没有耐性,言语间常具有讽刺和攻击性,近期甚至与其他小朋友发生肢体冲突。
二、分析预估
(一)服务对象资料
社会工作者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重要成长经历等方面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材料进行搜集和梳理。
1、生理层面
阿民(化名),男,年2月出生,先天性单侧髋关节脱位,左跟骨骨髓炎,脊柱侧弯畸形,硬脊膜膨出术后。由于左跟骨骨髓炎症状不断恶化,服务对象接受小腿截肢手术,目前处于术后恢复阶段。服务对象身体状况较差,术前可使用助行器扶站扶走,运动能力受限,但上肢力量较强。大便可控制,小便失禁。服务对象智能反应正常,语言表达流畅,有一定的思维认知能力。
2、心理层面
服务对象在截肢手术之前,性格温和内向,极少与他人发生争执,但内心较为敏感自卑,每当十分难过之时,会怪罪自己没用。截肢回院后,服务对象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偷偷哭泣,进食减少,且拒绝接受术后康复训练。
在服务对象经历截肢这一创伤性生活事件后,针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社会工作者为其进行心理测试,结果为:
抑郁自测量表(SDS)标准分62分,提示为轻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67分,提示为中度焦虑。
3、社会层面
服务对象4岁时被遗弃在火车上,其后进入儿童福利院生活至今,原生家庭信息不详。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经常协助保育员为生活室内年龄较小的儿童喂饭、更换尿不湿等,在生活室得到大多数保育员和小朋友的喜爱,但偶尔会受到某些大龄儿童的欺负。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日常需要接受医疗康复服务。在院内特教班级接受教育,勤奋踏实,刻苦努力,时常得到老师表扬,班级里有关系要好的同学。此次外出住院期间,服务对象结识到隔壁病床的病友和三位爱心志愿者,但服务对象苦于生活室没有通讯工具,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
4、重要成长经历
服务对象至少遭受过两次遗弃。服务对象被遗弃在火车上时,衣服口袋中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有服务对象的姓名、生日,以及一段描述服务对象既往经历的话“孩子是本人收养来的,抚养人因年老多病再无能力养下去””。服务对象绝口不提自己过往在“家中”的经历,其内心很敏感,也十分渴望家庭温暖,每当身边有儿童被领养,他都非常羡慕,但服务对象自知身体状况所限,自己无法回归家庭。
服务对象至今接受过四次大型手术。进入福利机构体检时,医生发现服务对象腰椎至骶骨可见约20厘米长的陈旧性手术伤疤,随身的纸条上也记录了服务对象被遗弃前曾经接受过一次大型手术。在福利机构的这些年,医疗团队针对其脊柱畸形和髋部脱位病情的恶化,先后安排了两次大型手术,接受的小腿截肢手术已是其生命历程中的第四次大型手术。
(二)综合分析与评估
社会工作者从优势视角出发,采用“个体与环境”、“优势与需要(或缺陷)”两个维度四个象限的评估框架(见图1),协助服务对象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和领悟。评估框架的内容由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填写完成。
图1基于优势视角的评估
1、优势分析
基于优势视角的评估框架包括环境优势、个体优势、环境缺陷、个体缺陷等四个象限内容,而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