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片所见骨质结构
椎体、椎板、椎弓根、关节突、横突、棘突。
椎间关节:相邻上下关节突构成的下关节突在下一脊柱的上关节突的后方,以保持脊柱的稳定,不向前滑。椎弓峡部:同一脊柱的上下关节突之间,椎弓板由椎弓根向后内方延续,并与中线联合成棘突。颈椎钩突:第3~7颈椎体上缘两侧斜向外上方的致密小突起,与上位椎体后外下缘构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终板:椎体上下缘致密线状影,其间的透亮间隙为椎间隙,是椎间盘的投影。椎管:椎体后方,纵行半透明区。椎间孔:相邻椎弓根、椎体、关节突和椎间盘之间,颈椎在斜位清楚,胸腰椎在侧位清楚。
CT断层表现
1.脊椎及附件骨
骨皮质:位于椎体及附件的边缘部,CT表现为致密、连续的线状或带状影。
骨松质:位于骨结构的中央部,CT表现为细密的网格状影,边缘清楚。
2.椎管及内容物硬膜外脂肪:低密度影。
硬脊膜囊: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平扫不能区别硬脊膜囊、脑脊液和脊髓。
椎内静脉丛:位于硬膜外间隙内,在CT平扫上不能单独显示,增强扫描呈点状高密度影。
3.椎间孔位于椎管前外侧,其内的脊神经根呈软组织密度,周围有低密度的脂肪组织环绕。4.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70±5HU,不能区分髓核和纤维环。5.椎弓间的连结包括椎弓板间、棘突间和横突间的韧带及上、下关节突间的滑膜关节。6.脊椎韧带前、后纵韧带均较薄,CT上不能单独显示。黄韧带较厚(正常时≤3mm),位于椎板和关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显示较清晰。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7.椎旁软组织
CT上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构,CT值约40HU~50HU。
一、颈椎颈部的椎体头颅和第一胸椎之间,有7个椎骨,6个椎间盘及所属的韧带构成。每个椎体都由椎体和椎弓构成。颈椎骨的特点—C1、C2第一颈椎又称寰椎:呈环形,没椎体、棘突和上关节突。
前弓齿突凹,与第二颈椎的齿突相关节。
后弓
侧块
第二颈椎又称枢椎
齿突
寰枢关节层面寰椎分为前弓、后弓和两侧侧块。前弓后方为枢椎齿状突。齿状突呈圆柱形,前缘稍平,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构成寰枢正中关节;齿状突后方为寰椎横韧带;两侧为翼状韧带。侧块上下方的关节面分别与枕骨和枢椎相关节,侧块外侧方的骨结构为横突。第1颈椎的横突较其他颈椎的横突长且粗,内有横突孔,孔内有椎动脉、椎静脉等通过。正常环齿关节间隙不超过3mm。各部椎骨的特点—颈椎-7钩椎关节在枢椎至第一胸椎之间,在椎体上面的侧方,向上隆起形成钩突,与相邻椎体下面侧方的斜坡构成关节即钩椎关节。
钩椎关节具有类似滑膜关节的结构,起限制颈椎侧方滑动的作用。
此关节和相邻的椎体部分构成椎间孔的前壁,而其侧方与动脉毗邻,发生骨刺时,向后方能挤压椎间孔内的组织结构,向侧方能影响椎动脉和其周围的交感神经。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它的增生可导致颈椎病。
椎间孔
椎间孔前后径小,钩椎关节增生时易刺激神经根。
椎间隙变窄时,椎间孔上下径亦变小。
横突孔
颈椎的横突部有横突孔,其中有颈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椎动脉为两侧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一般由颈6横突孔进入,在寰枕关节入颅腔,在颅内合成椎基底动脉至小脑及内耳。
椎骨活动时,横突孔壁能使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受到牵拉或挤压,特别是椎间不稳定时,更易影响椎动脉与其周围的交感神经。
图示:钩椎关节及其毗邻
椎管根据测量C4,5椎管最小,C2最大。C4前后径1.19cm,C2位1.4cm。C5前后径1.18cm。
颈脊柱屈伸时,颈椎管的长度有所改变。
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被拉长1.5cm。其内的脊髓也被牵长变细且紧张。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2-3cm,易于受压。
颈脊神经根前根和后根:在椎管内的排列是前根在前,后根在后;在椎间孔中部却呈上下排列,后根在上方,前根在下方。
钩椎关节变性有骨刺时,对神经根的压迫可因部位不同而症状亦异。
骨刺靠近椎管时压迫前根,或出现驰缓性麻痹而无感觉障碍的神经压迫症状。
在椎间孔中部时则压迫后根,前根可不受累,只有感觉障碍而无运动障碍。
颈3-胸2为颈膨大,C6最粗。
脊髓内出现病变时,首先出现上肢症状,然后出现下肢神经功能障碍;
图示:椎间孔及脊神经分支
臂丛神经1.臂丛的组成和位置:C5-8T1前支斜角肌间隙。2.臂丛的分支胸长神经(C5-C7)前锯肌[翼状肩]
胸背神经(C6-C8)背阔肌
腋神经(C5-C6)
肌皮神经(C5-C7)
颈段横断面解剖及影像:1.经寰枕关节的横断层面(CT)2.经环枢关节的横断层面(CT)
3.经颈椎椎弓根的横断层面(CT)
4.经颈椎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CT)
5.经颈椎椎间盘的横断层面(CT)
二、腰椎L1-2至L4-5的椎间盘形态大致相似,呈肾形,后缘年轻人稍凹,凹陷部与后纵韧带走行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后缘可变得平直。正常L5-S1椎间盘的后缘较平直,并可轻微膨出。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略高于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80~HU,CT不能区分髓核和纤维环。黄韧带厚约2~4mm,超过5mm为肥厚。正常小关节面光滑、完整,关节间隙为2~4mm。L1-L5、L5-S1正常椎间盘椎基静脉影椎间孔前为椎体,后为椎小关节,上下为椎弓根,内与侧隐窝相连,有脊神经根通过。
侧隐窝:向下外续于椎间孔,有脊神经经过:前壁为椎体后外缘;后壁为上关节突前面与黄韧带;外界为椎弓根。
正常前后径为3-5mm,3mm侧隐窝狭窄5mm,肯定不狭窄。
腰丛1.腰丛的组成和位置:T12L1-3.42.腰丛的分支髂腹下神经(T12,L1)
髂腹股沟神经(L1)
股外侧皮神经(L2-3)
股神经(L2-L4)
闭孔神经(L2-L4)
生殖股神经(L1,L2)
骶丛1.骶丛的组成和位置:L4.5S1-5Co12.骶丛的分支臀上神经(L4,L5,S1)
臀下神经(L5,S1,S2)
股后皮神经(S1-S3)
阴部神经(S2-S4)
腰段横断面解剖及影像1.经腰椎椎弓根的横断层面(CT)2.经腰椎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CT)3.经腰椎椎间盘的横断层面(CT)经第1骶椎椎体的横断层面(CT)经第2骶椎体的横断层面(CT)三、颈、腰椎常见病变1.颈椎、腰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颈椎4、5、6椎体最为常见
腰椎3、4、5椎体最为常见
构椎关节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VR像颈椎骨质增生VR像2.颈腰椎突出症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随年龄增长,出现髓核脱水、变性、弹性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为内因。
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外因。
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的压迹,称为Schmor结节。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直接征象:A、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B、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C、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碎片,密度高于硬膜囊;D、许莫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化带。间接征象:A、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B、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周围骨结构改变,突出髓核周围骨质硬化。椎间盘突出示意图正常椎间盘CT图像椎间盘突出图像椎间盘突出(中央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右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左旁中央型椎间盘膨出轻度膨出时表现为椎间盘后缘正常肾形凹陷消失,圆隆饱满。
重度时弥漫膨出的间盘边缘明显向四周均匀一致增宽,超出上下椎体边缘,但椎间盘仍然对称,没有局部突出,外形保持椭圆形,可伴真空变性。严重时可造成硬膜囊受压狭窄,马尾神经受压。椎间盘膨出伴右后突出椎间盘脱出伴髓核游离椎间盘脱出
3.退行性变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生退行形变。病理与临床椎间盘退行性变:A、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B、软骨终板退行性变:表现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C、髓核退变:晚于纤维环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气体和钙化。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脱位。韧带退行性变: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脊椎骨骼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骨质增生。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脊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的形态。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有时可显示椎间盘“真空”征和髓核钙化。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硬膜囊侧后缘受压、移位。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表现为椎体后缘的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退变引起的骨结构改变构椎关节骨质增生4.滑脱、峡部裂病因分类发育不良
缺血
退变
创伤后
代谢性
医源性
分级I:滑移25%
II:25%滑移50%
III:50%滑移75%
IV:75%滑移%
V:滑移%
腰椎前滑脱I度椎弓峡部裂本文综合整理自百度文库(作者:侯军奎),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投稿邮箱:gujin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