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基础医学综合肌学
TUhjnbcbe - 2024/3/2 16:12:00
防治白癜风 http://www.weidumeiye.com/m/

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平滑肌分布于内脏的中空器官及血管壁,心肌构成心壁,骨骼肌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心肌和平滑肌受内脏神经调节,是不随意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是随意肌。每块肌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神经支配,每块肌都是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由肌纤维(肌细胞)组成,整个肌外面包有肌外膜;肌外膜向肌内发出纤维隔将肌分割为肌束,肌束外面包有肌束膜;肌束内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肌内膜。肌腱由胶原纤维束构成,位于肌腹两端,无收缩功能。肌腹借肌腱附着于骨。阔肌的肌腱称腱膜肌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长肌肌束与肌长轴平行,收缩幅度较大,多见于四肢。起端有两个以上头的长肌是二头肌、三头肌或四头肌;肌腹被中间腱分成两个肌腹的长肌是二腹肌。短肌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多见于躯干深层。阔肌多见于胸腹壁,可保护内脏。轮匝肌由环形肌纤维构成,见于孔裂周围,可关闭孔裂。

二、肌的辅助装置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皮下脂肪或皮下筋膜,位于真皮深面,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包裹全身。浅筋膜内的脂肪可保持体温,含量随身体部位、性别和营养状态而变化。眼睑和耳郭的浅筋膜内缺乏脂肪;下腹部和会阴部的浅筋膜分浅层和深层,浅层脂肪多,深层呈膜状,弹性组织多。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等走行于浅筋膜内,乳腺和皮肌也在浅筋膜内。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和血管神经。深筋膜随肌分层而分层。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间,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将功能、发育和神经支配不同的肌群分隔开,与包绕肌群的深筋膜构成筋膜鞘,保证肌群单独活动。深筋膜包裹血管和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深筋膜可提供肌附着点;在腕部和踝部,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约束和支持深面的肌腱。

3.滑膜囊是内含滑液、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多位于肌或肌腱与骨面相接触处,减少摩擦;有些关节附近滑膜囊与关节腔相通。滑膜囊炎症可影响肢体运动。

4.腱鞘是包裹肌腱的鞘管,多存在于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腱鞘分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纤维鞘)位于外层,是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纤维管,有滑车和约束肌腱的作用。滑膜层(滑膜鞘)位于内层,是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状鞘;滑膜鞘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纤维层内面和骨面称壁层;脏层与壁层之间含少量滑液,肌腱能在鞘内自由滑动。滑膜鞘从骨面移行到肌腱的部分是腱系膜,内含肌腱的血管;肌腱经常运动导致腱系膜大部分消失,仅在血管、神经出入处保留下来,称腱纽。手指不恰当地做长期、过度和快速活动可导致腱鞘损伤,称腱鞘炎。

三、咀嚼肌

咀嚼肌与咀嚼动作有关,即运动颞下颌关节,主要有咬肌和颞肌。咬肌起自弓,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颞肌起自颞窝,经颧弓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翼内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角内面,上提下颌骨。[1]翼外肌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外侧,止于下颌颈;两侧翼外肌同时收缩作张口运动,单侧收缩下颌移向对侧。闭口肌力大于张口肌力,下颌关节的自然姿势是闭口。

四、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间隙

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一侧肌收缩,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两侧肌收缩,头后仰。胸锁乳突肌受副神经支配,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

斜角肌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斜角肌受颈丛前支支配。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是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引起前斜角肌综合征。

五、斜方肌和背阔肌

斜方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中部平行向外,下部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斜方肌瘫痪时产生“塌肩”。

背阔肌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以扁腱止于肱骨结节间沟底。背阔肌受胸背神经支配。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六、膈

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前面,分胸骨部、肋部和腰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内侧弓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膈各部起点之间无肌纤维,形成肌间裂隙,其上、下面仅覆以筋膜和胸膜或腹膜,是膈薄弱区。胸骨部与肋部之间是胸肋三角,有腹壁上血管通过;腰部与肋部之间是腰肋三角,腹部脏器可经三角突入胸腔形成膈疝。

膈有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左前方,平第10胸椎,有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通过;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腰部有内脏大、小神经,交感干和腰升静脉通过,膈神经穿膈肌部、中心腱或腔静脉孔。

膈是主要的呼吸肌,受膈神经支配。膈与腹肌同时收缩,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和分娩等活动。

七、腹前外侧壁

腹前外侧壁的扁肌纤维互相交错,与腹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有弹性的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

1.腹外斜肌起自下8肋外面,与前锯肌、背阔肌的肌齿交错,肌纤维斜向下内,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附近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最后止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孔,称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外环)。浅环上缘是内侧脚,附着于耻骨联合;下缘是外侧脚,附着于耻骨结节;浅环底是耻骨嵴;脚间纤维连系两脚。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是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内侧端部分腱纤维向下后反折至耻骨梳,是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腔隙韧带向外延伸附于耻骨梳的部分是耻骨梳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韧带在腹股沟疝和股疝的修补术时有重要意义。

2.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2,斜向上内,至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分前层和后层包裹腹直肌,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和后层,最后止于白线。

3.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个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3,肌束向前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层,最后止于白线。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呈弓状,越过精索上内侧在腹直肌外侧缘处腱性融合,称腹股沟镰(联合腱),没有腱性融合称结合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的部分肌纤维沿精索下行,成为提睾肌。

4.腹直肌纵列于白线两侧,居腹直肌鞘内,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被3-4条横行腱划分成几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八、腹直肌鞘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膜构成。腹直肌鞘分前层(前鞘)和后层(后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脐下4-5cm处3块扁肌的腱膜全部转到腹直肌前面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致使后层缺如;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凸向上的弧形分界线,称弓状线(半环线),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

九、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

1.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筋膜裂隙。腹股沟管有前壁、后壁、上壁、下壁和内口、外口。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管的外1/3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加强;后壁是腹橫筋膜,管的内1/3处有联合腱加强;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是腹股沟韧带。内口是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孔;外口是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男性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通过。精索由输精管、输精管动脉、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淋巴管及腹膜鞘突的残余部分等组成。精索有3层被膜,进入腹股沟管内口时有来自腹横筋膜的精索内筋膜包绕;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缘以下,提睾肌形成精索中筋膜;出腹股沟管外口时有来自腹外斜肌腱膜的精索外筋膜覆盖。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其常与腹股沟管管壁融合而消失,也可出腹股沟管后分散止于耻骨结节和大阴唇附近的浅筋膜。

2.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腹股沟直疝由此三角突出。腹股沟斜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腹壁下动脉可作为手术时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标志。

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都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膜鞘突未闭合、腹壁肌肉薄弱和长期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可致腹腔内容物由薄弱区突出形成疝。腹腔内容物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下降人阴囊,是腹股沟斜疝;腹腔内容物不经腹环,从腹股沟三角膨出,是腹股沟直疝。

十、上肢肌配布

上肢肌分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一)上肢带肌包括浅层的三角肌和深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1.三角肌三角肌位于肩部,起自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与斜方肌的止点对应,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腋神经受损可致该肌瘫痪。三角肌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2.肌腱袖肩胛下肌、冈上肌、网下肌、小圆肌腱分别止于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后方,腱纤维与关节囊纤维相交织,形成肌腱袖(肩袖),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可撕裂肌腱袖,引起剧烈疼痛。肌腱袖的肌瘫痪时,可导致肩关节半脱位。

(二)臂肌臂肌分前群和后群。前群是屈肌,受肌皮神经支配,包括肱二头肌、肱肌和喙肱肌。后群是伸肌,受桡神经支配,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三)前臂肌前臂肌分前群和后群。前群是屈肌和旋前肌,有9块肌,分浅、中、深层排列。浅层自桡侧向尺侧依次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中层是指浅屈肌。深层有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桡神经支配肱桡肌;尺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正中神经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桡侧半和旋前方肌。

后群是伸肌和旋后肌,有10块,分浅层和深层排列。浅层自桡侧向尺侧依次是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深层的旋后肌位于上外侧,其余4肌从桡侧向尺侧依次是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后群肌受桡神经支配。

(二)手肌手肌(固有肌)位于手的掌侧,除可作屈、伸、收、展外,还可作对掌运动。手肌分外侧群、中间群和内侧群。内侧群形成鱼际,有4块肌,分深层和浅层排列。浅层有拇短展肌和拇短屈肌;深层有拇对掌肌和[2]拇收肌,其作用分别是拇指外展、前屈、对掌和内收。正中神经支配第1、2蚓状肌和除拇收肌外的鱼际肌。

十一、腋窝

(一)腋窝构成腋窝分顶、底和前壁、后壁、内侧壁及外侧壁。

1.顶是腋窝上口向上通颈根部,由锁骨中1/3段、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2.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3.四壁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是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后壁由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后壁上有三边孔和四边孔,三边孔由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围成,有旋肩胛血管通过;四边孔由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外科颈围成,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个肋骨及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二)腋窝内容腋窝内有腋血管、臂丛、腋淋巴结、腋鞘和疏松结缔组织。

1.腋血管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3段。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腋静脉位于腋动脉内侧,两者之间有臂丛分支。

2.臂丛位于腋窝内的是臂丛锁骨下部。内侧束是下干前股的延续;外侧束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后束由三个干的后股合成。内侧束发出尺神经、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外侧束发出肌皮神经和胸外侧神经;内、外侧束分别发出正中神经的内、外侧根;后束发出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胸长神经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支配前锯肌。

3.腋淋巴结位于腋血管及其分支或属支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内,分5群。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段排列,收纳其他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锁骨下干,左锁骨下干注入胸导管,右锁骨下干注入右淋巴导管。

4.腋鞘和疏松结缔组织椎前筋膜向下外延续,包绕臂丛和腋血管构成腋鞘。疏松结缔组织填充于臂丛、腋血管和腋淋巴结周围并沿血管神经束延续至相邻各区;向上随腋鞘至颈根部,向下至臂前、后区,经三边孔、四边孔分别至肩胛下区和三角肌区,向前至胸肌间隙;这些区域的感染可相互蔓延。

十二、肘窝和腕管

(一)肘窝肘窝是肘前区三角形凹陷,尖向远侧,底位于近侧。

1.肘窝构成上界是肱骨内、外上髁连线,外侧界是肱桡肌,内侧界是旋前圆肌,顶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2.肘窝内容自外向内依次是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和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肱动脉平桡骨颈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二)腕管

1.腕管构成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是腕前区深筋膜深层增厚形成,厚而坚韧;尺侧端附着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端附着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2.腕管内容管内有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9条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经通过。指浅屈肌腱和指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裹。正中神经在腕管内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的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

十三、下肢肌配布

下肢肌分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一)髋肌髋肌(盆带肌)分前群和后群。

1.前群有3块肌,包括髂腰肌、腰小肌和阔筋膜张肌。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髂腰肌使微关节前屈和旋外,受腰丛分支支配。腰小肌起自第12胸椎,贴腰大肌前面下行,止于髂耻隆起。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屈髋关节,受臀上神经支配。

2.后群(臀肌)有7块,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和闭孔外肌。臀大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止于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使髋关节伸和外旋,受臀下神经支配。臀中肌和臀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使髋关节外展,受臀上神经支配。梨状肌起自盆内骶骨前面,出坐骨大孔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梨状肌外旋和外展髋关节,受骶丛分支支配。闭孔内肌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向后集中成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折向外,止于转子窝;肌腱上、下分别有上孖肌、下孖肌,与闭孔内肌一起止于转子窝;闭孔内肌使髋关节旋外,受骶丛分支支配。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蜡;使髋关节旋外,受骶丛分支支配。闭孔外肌位于股方肌深面,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使髋关节旋外,受闭孔神经支配。

(二)大腿肌大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1.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股四头肌有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起自股骨体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肌腱包绕嵌骨,向下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屈髋关节和伸膝关节,受股神经支配。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屈髋和屈膝关节,受股神经支配。

2.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止于腓骨头。半腱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后群3块肌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受坐骨神经支配。后群肌均起自坐骨结节,跨越髋、膝两个关节,常称为“腘绳肌”。

3.内侧群有5块肌,包括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内侧群肌位于大腿内侧,起自闭孔周围骨面,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外,其他各肌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有一个腱止于收肌结节,腱与股骨之间形成收肌腱裂孔,有股血管通过。内侧群肌使髋关节内收、旋外,受闭孔神经支配。

(三)小腿肌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在小腿骨间膜前面,后群在骨间膜后面,外侧群在腓骨外侧面。

1.前群包括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3]长伸肌。前群肌起自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经伸肌上、下支持带深面至足背。胫骨前肌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伸踝关节(背屈),使足内翻。趾长伸肌至足背分为4个腱到第2~5趾,止于中节和末节趾骨底,伸踝关节、伸趾;趾长伸肌分出1个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长伸肌止于?趾远节趾骨底,伸踝关节、伸?趾。前群肌受腓深神经支配。

2.后群有6块肌,分浅层和深层。

浅层肌包括小腿三头肌和跖肌。小腿三头肌中两个头的腓肠肌起自股骨内、外上髁后面;另一个头的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上部和胫骨比目鱼肌线,肌束向下与腓肠肌腱合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小腿三头肌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受胫神经支配。跖肌类似上肢的掌长肌,起自股骨外上髁及膝关节囊,止于跟骨结节。

深层肌包括腘肌、趾长屈肌、?长屈肌和胫骨后肌。腘肌起自股骨外侧髁外侧面,止于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骨面,屈膝关节,使小腿旋内。趾长屈肌、?长屈肌和胫骨后肌起自胫腓骨后面和骨间膜,经屈肌支持带深面至足底;趾长屈肌至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屈踝关节和屈第2~5趾;?长屈肌至足底与趾长屈肌腱交叉,止于?趾远节趾骨底,屈踝关节和屈?趾;胫骨后肌至足底,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屈踝关节和使足内翻。深层肌受胫神经支配。

3.外侧群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两肌起自腓骨外侧面,经腓骨肌上、下支持带的深面,经外踝后方转向前,腓骨短肌腱止于第5跖骨粗隆,腓骨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外侧群肌使足外翻和屈踝关节(跖屈),受腓浅神经支配。

(四)足肌足肌分足背肌和足底肌。足背肌包括伸?趾的距短伸肌和伸第2~4趾的趾短伸肌,腓深神经支配足背肌。足底肌的配布和作用与手掌肌相似,也分内侧群、外侧群和中间群,但没有与拇指和小指相当的对掌肌。

内侧群有?展肌、?短屈肌和?收肌,受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外侧群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受足底外侧神经支配;中间群由浅入深排列有趾短屈肌、足底方肌、4条蚓状肌、3块骨间足底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受足底内、外神经支配。肌的作用是,足底方肌的作用是协助趾长屈肌向正后方展足趾,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4]

十五、血管腔隙、肌腔隙和股管

髂耻弓连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髂耻隆起之间,将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空隙分隔成内侧部(血管腔隙)和外侧部(肌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1.血管腔隙和肌腔隙血管腔隙前界是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内界是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内侧界是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后外界是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股血管、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通过,最内侧是股管上口(股环)。肌腔隙前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是髂骨,内侧界是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2.股管是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筋膜间隙,长1.0~1.5cm。股管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上端和筛筋膜;后壁依次是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是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是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管下端是盲端;上口(股环)内界是腔隙韧带,后界是耻骨梳韧带,前界是腹股沟韧带,外界是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环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形成股环隔(内筛板),其上面衬有腹膜,称股凹。股管内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是肠管)可被推向股凹,继而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股环前、后和内侧三边均为韧带结构不易延伸,所以股疝易发生绞窄。

十六、股三角和收肌管

1.股三角位于股前区上部,为底向上、尖向下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股三角上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下界是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是长收肌内侧缘;前壁是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向内是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

股动脉起始处发出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3条浅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5cm处发出最大分支股深动脉,其分支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和数条穿动脉。

2.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缝匠肌深面,是肌肉之间的三棱形间隙。前壁是大收肌腱板,后壁是大收肌,外侧壁是股内侧肌。收肌管上口是股三角尖,下口是收肌腱裂孔通腘窝。管内有股血管和隐神经通过。

十七、腘窝

腘窝是膝关节后方的菱形凹陷。

1.胭窝构成腘窝外上界是股二头肌腱,内上界是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下外界分别是腓肠肌内、外侧头;窝顶是腘筋膜,窝底自上而下是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和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2.腘窝内容腘窝内由浅至深依次是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及外上界的腓总神经。胫神经位于腘窝最浅层,在腘窝内发出肌支、关节支至附近肌和膝关节。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另一终支,越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至腓骨头下方绕腓骨颈,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腘动脉位置最深,在腘窝内发出的分支是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侧动脉和膝下外侧动脉,供应膝关节并参与膝周动脉网组成。在腘窝下角处腘动脉分成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十八、踝管

踝后区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之间围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通道。踝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以及长屈肌腱。踝管是小腿后区与足底间的一个重要通道,感染可借踝管蔓延。踝管狭窄时可压迫其内容物,形成“踝管综合征”。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础医学综合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