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由于医疗条件差,各类流行传染病泛滥,我们从河南的记录之中可以窥见当时瘟疫有多么严重,不如一起来看看生活在民国旧社会到底有多么危险。民国十七年(年)光山县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流行,死亡达余人。冬,天花大流行,漏人不漏户,死亡不漏村庄,患者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不满周岁。新县春,脑膜炎大流行,患者死亡甚多。
民国十八年(年)延津县春,大风三昼夜不息,黄沙蔽日,地面落沙盈尺,白天屋内点灯,二麦颗粒无收。秋,霍乱流行,人多死亡。南召县秋,全县瘟疫流行,“家家有病人,村村添新坟”。方城县伤寒大流行,全县大部分人染病,出现死者无人埋葬的惨景。信阳县谭家河大庙贩一带总人口约人,患天花者达余人,死亡余人。刘河村刘新亭家14人,死于天花6人。同年,柳林乡郭家寨被土匪围困,寨上千余人,天花流行,每天有10余人死亡,寨中人未死于匪祸,而死于天花者达数百人。
登封县霍乱流行。中岳庙内求神拜药者成群结队,致使中岳庙村40%的群众感染此症,70余人死亡。是年,意大利人在医院,以传教方式治病。临颖县夏,霍乱大流行,全县患病人数达17万多,死亡无法计算。仅王岗乡善庄滕村,8天就死去69口,岗张村死多人,贺坡村死亡无法统计,人死后无人敢埋。浙川县民国十八到二十一年,霍乱在埠口、李官桥、马蹬一带流行,出现“购药店前身先死,送葬未归又命亡”的惨象,死亡逾万人。
民国十九年(年)宜阳县霍乱在宜阳大流行。浚县夏初,八角至白寺一线遭受雹灾,麦绝收,民众生活无着。秋初,卫河决口,水灾严重。霍乱流行,人口死亡率高达30%。滑县瘟疫流行,全县患者达10万人之多。卢氏县8月,霍乱流行,合峪染疾余人,死者过半。庙子染疾人,死54人。”太康县县西常营集霍乱病流行,1多居民,死亡多人。”篙县霍乱流行。桥北村人,患病人,死亡余人。
民国二十年(年)堰师县农历六月二十九日,大雨如注,约一昼夜,伊、洛河暴涨,沿河一带田禾村庐尽付东流。三十日,县城西南堤决口,西、南、东三面城墙淹塌,县城成为泽国。据推算,黑石关洪峰达秒立方。水灾过后,霍乱流行,死者甚众。北平贩灾会郭芳五、陇海铁路第三段长李绍白先后来堰视察,组织排水并救济灾民。其中东寺庄死亡人,经周寨死亡人,东蔡庄死亡余人。永城县夏、秋之交,永城霍乱流行。染病者生存极少,急性者就地倒毙,慢性者延至次日身亡。县南屈桥村约人,一日内死亡27人。县西东霍楼村人,7日内染霍乱死亡83人。鹿邑县夏,全县“霍乱症”蔓延,城乡死者甚众。仅8,9,10三个月,城内居民病死人。光山县夏,霍乱大流行,群众称之为“发人瘟”,发病之快,死人之多,前所未有。城乡棺木为之一空,不少用芦席裹埋,情景极为悲惨。罗山县秋,霍乱、天花、麻疹、疟疾流行,部分地区死亡率高达80%。另据《罗山县志》卷二十二《卫生体育》记载:“民国二十年(年)城关发生霍乱,不及10日,蔓延四乡。城关3余人口,病死人,乡村死亡更多。”
可见民国时期仅仅河南地区的各类瘟疫在几年之内死亡人数之多就令人难以想象,注重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中牟县卫生局:《中牟县卫生志》第九篇《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