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多晶硅产量有望突破1万吨 [复制链接]

1#

我国多晶硅产量有望突破1万吨


04月30日讯


国际金融危机对快速膨胀的多晶硅、光伏行业来说,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国际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挤掉了光伏产业链上的泡沫,使得光伏产业更加协调、均衡、可持续地发展。  多晶硅是从硅石中冶炼硅,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提纯后形成一定纯度的电子材料,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没有多晶硅,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年来,在国际光伏产业政策和光伏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外多晶硅产业迅速发展,国内多晶硅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产业规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光伏投资和市场遇冷调整,国内多晶硅的价格快速下降,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技术升级多晶硅产能急速释放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发高纯度多晶硅,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多晶硅产业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多晶硅生产厂家曾达到数百家。但是,大多数厂家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质量低,缺乏竞争力,所以后来纷纷停产。  2004年前后,国内外太阳能电池产业爆炸式的增长造成全世界多晶硅紧缺,价格暴涨,促使我国多晶硅产业掀起了投资生产热潮。在短短几年间,我国多晶硅的产能迅速由几百吨扩张到数万吨。  到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0家,包括东汽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洛阳中硅、四川新光硅业、江苏中能、无锡中彩,以及新投产的重庆大全、四川永祥、江苏顺大、亚洲硅业、宜昌南玻、江西赛维LDK、神州硅业等。到2008年年底,我国已形成1万吨以上的多晶硅生产能力,实现产量达4500吨。预计到2009年年底,我国将可形成3万吨左右的产能,产量突破1万吨,到2010年,在建项目总规划产能将达到10万吨左右。  在大批资金涌向多晶硅产业,推动我国多晶硅产能、产量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改良西门子法的国内自主开发、创新技术,如大型还原炉技术、高压启动技术、SiCl4氢化技术等,取得了显著进展;另一方面,在通过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如加压还原炉技术、尾气回收技术等,迅速提升了国内多晶硅制造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但是,我国多晶硅行业规模化生产刚刚起步,我国多晶硅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老牌有丰富经验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外多晶硅企业大多通过完整配套的化工系统来提供氯化氢、氢气等原料,对副产物进行综合处理,物料实现了循环利用。而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在整体系统的优化、稳定运行、闭路循环、低能耗、低成本,以及产品质量的控制、检测和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价格下降推动太阳能发电的普及  在2005年以前,全球多晶硅的总产量为2.8万吨-3万吨,且供需基本平衡,除了绝大部分满足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外,仅有极少量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  自2005年开始,全球光伏产业迅速膨胀,带动多晶硅市场的需求旺盛,多晶硅出现了全球性短缺,价格一路上扬,最高时竟达到400美元/千克-500美元/千克。  多晶硅市场的驱动、价格的持续走高以及新能源概念的炒作,吸引了众多投资商进入这个行业。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企业盲目扩张的现象。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多晶硅的产能迅速由几百吨扩张到万吨级,因而下游市场一旦出现萎缩和融资困难,有些项目就不得不面临进退两难的窘境。  尤其是自2008年10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经济突遇寒潮,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光伏产业也未能幸免。在国际油价下跌、各国光伏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多晶硅产能释放、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多晶硅下游(包括单晶硅、光伏电池等)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终端市场的变化,必然会对处在前端的多晶硅市场产生影响。  2008年年底,我国多晶硅供需矛盾缓和的局面显现出来,价格也逐渐趋稳。目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已回落至100美元/千克左右。预计随着扩张产能的进一步到位,多晶硅价格仍有可能出现小幅调整。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对快速膨胀的多晶硅、光伏行业来说,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国际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挤掉了光伏产业链上的泡沫,使光伏产业得以更加协调、均衡、可持续地发展。尤其是硅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使得光伏制造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超过了原有的预期,之前预期的2015年才能达到的光伏发电每千瓦时1元的成本水平,将提前两三年实现,这无疑将加快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一旦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与常规能源竞争,那么更为广阔的市场就会大规模启动,届时,多晶硅、光伏产业的前景必然十分广阔。  国内应用市场启动政策助推产业良性发展  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纵观国外光伏市场成功的经验,光伏产业无一不是在政府鼓励与推动下发展壮大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整个光伏产业受到了冲击,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能否及时启动,成为行业内最为关注的热点。  2009年4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国务院原则通过并正式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研究出台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鼓励政策”。  为了贯彻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战略部署,加强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2009年3月,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政策决定对太阳能光电建筑相关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并详细规定了财政补贴的具体条件和使用范围,2009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峰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提振了国内光伏产业的信心,意味着国内光伏市场有望启动,为我国多晶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转危为机多晶硅企业共谋发展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同时也酝酿了新的市场和机遇。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多晶硅企业有必要加快技术水平的提升,稳定系统运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和生产成本,练好内功,以应对迅速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把握新的市场机遇。  2009年2月,在有关部委支持下,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组织了国内已投产6大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技术交流活动。该活动通过相互的零距离参观与交流,使大家沟通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启发,增进了感情,统一了认识,达成了组建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共识。  我国多晶硅企业已意识到,只有协作联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我国多晶硅产业做大做强,只有通过联合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后劲,提高竞争实力应对国际竞争考验,才是我国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通过我国多晶硅企业的共同努力、国家相关光伏激励政策不断出台与完善、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我国多晶硅产业必将转危为机,迎来新的曙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