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设计 共同呵护市场
来自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符合市值配售条件的账户共计2557万户,其中有不少账户有意参与新股申购,期望好运降到自己头上。另据中国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20日,共有685家企业处在上市排队通道,盼望早跃龙门,解资金之渴。 遗憾的是,心怀梦想的中小股民和孜孜以求的拟上市企业,收到的更多是失望和沮丧,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常会失去融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证监会上周五出台的完善新股发行改革相关措施,以及同时推出的创业板改革措施和优先股试点办法,都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随着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新股发行将步入正轨。 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可谓一波三折,折射出改革的复杂和艰难,但细数改革举措,仍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以来,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得到市场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各项改革措施得到了积极的落实,强化新股发行的过程监管、行为监管和事后问责,已在市场中形成广泛共识。 重启新股发行以来,共计52家公司刊登招股文件,其中,48家公司完成发行并上市,新股发行情况总体良好,基本符合改革预期。从发行价格看,48家公司发行市盈率平均为29.02倍,低于2012年首发公司30倍的平均市盈率。从募集资金数量看,48家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223.8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募集金额为4.6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仅1家公司募集资金净额超过项目需要量。 良好的政策初衷也需要在复杂现实环境中逐步落地。在重启新股发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巨额老股转让、新股定价依然偏高和下询价定价不够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监管者勇敢面对,并积极加以解决。在完善新股发行改革方面,证监会准备进一步优化老股转让制度、规范下询价和定价行为、进一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认购需求、强化对配售行为的监管和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堵住管涌才能保住千里之堤,这些技术性修正,有助于新股发行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行进。 市场化程度越高,监管就应越严。本轮新股发行改革中,始终贯穿着市场化改革和保护投资者这条主线,突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在完善事前审核的同时,更加重视事中加强监管、事后严格执法,这本身是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在证监会就新股发行所进行的技术修正中,有不少措施属于限制性规定,但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发挥政府作用的表现,是复杂现实环境下的对症药方。可以肯定的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不会动摇。 资本市场有很多参与主体,监管者只是其中之一,创造资本市场的“汉唐盛世”,需要每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中国的资本市场中,经常看到的情景是监管者与其他参与主体上演猫鼠游戏,有的市场主体以钻制度漏洞为乐,以政策套利为荣。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从资本市场的长远考虑,每个参与主体都有必要守住基本的价值底线,心中应有一份无形的“梧桐树协议”。 改革的口号总是响亮悦耳,改革的举措却要触动利益,改革者的难处在于不仅要调整现有利益格局,还要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有些改革措施的效果不会立即显现,甚至会有短期波动,而这往往成为反对改革者的理由。应当看到,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所有的问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循序渐进。与其他改革一样,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效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内相关各方的市场博弈才能体现,需要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观察和检验。对于这项改革,我们不妨给点耐心。 前不久,阿里巴巴宣布启动赴美上市,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靓女远嫁”,对于中国消费者培养的企业去回报他国投资者,大家见怪不怪。阿里在声明中留下了余地,“未来条件允许,我们将积极参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我们认为,阿里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首要条件是充分市场化的发行制度,这应当是推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