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院首次使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 [复制链接]

1#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950145.html
我院首次使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我市颈椎前路手术的发展填补了技术空白!专家解答

颈椎病是一种以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增多,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就诊患者仍然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职业紧密相关,如会计、办公室人员、打字员、抄写者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长时间用笔记本电脑、低头玩手机人群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今日话题:颈椎病

就颈椎病的分型而言,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可分为5种类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主要病变为椎间孔变窄导致颈神经根受压,多见于第4~7颈椎。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

脊髓型颈椎病

此型最危险,主要病变为颈椎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炎症、水肿等。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

交感型颈椎病

主要病变为颈椎病变刺激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高发年龄段为30~45岁。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由于骨刺压迫椎动脉或血管变异导致供血不足。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

食道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前方骨刺形成,刺激食管后壁及周围软组织。高发年龄段为50~70岁。

什么原因导致颈椎病?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颈椎病。

基本病因:

1、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椎退行性病变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颈椎长期使用超负荷,修复能力降低,患者可出现颈椎各结构的衰变及机能的衰退。其中,椎间盘的退变是颈椎各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

2、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

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椎弓发育扁平,导致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在此基础上,轻微的退行性变即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诱发颈椎病。

3、慢性劳损

患者长期进行超过肩颈所能耐受的各种活动,产生累积性损伤。因其不同于明显的外伤,故常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

发生颈椎病后有什么症状?

颈椎病患者症状较为复杂,一般可出现颈背疼痛、僵硬、四肢麻木无力伴不灵活、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其典型症状有以下5种。

1、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早期症状为颈部疼痛、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可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放射;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扯患肢时,可发生剧烈的放电样锐痛;严重时患者感觉上肢沉重、无力、握力减退,有时可出现持物坠落。

2、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下肢多有麻木、沉重,行走时双脚有如踩在棉花上的感觉;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难以完成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持物易落;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捆绑感。

3、交感型颈椎病

患者常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口干、声带疲劳等;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等;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4、椎动脉型颈椎病

患者可有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头颈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患者可发生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

5、食管型颈椎病

吞咽时有梗阻感,甚至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这是由于颈椎前缘巨大骨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由于骨刺形成速度过快,刺激食管周围软组织所致。

得了颈椎病该怎么治疗?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如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严重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者尽管有效,但是停止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

3、上肢某些肌肉出现肌无力、甚至肌萎缩,经保守治疗2~4周后仍有发展趋势。

4、脊髓型颈椎病随着疾病发展,症状将逐渐加重,甚至可以致残,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脊髓损伤较重且病程时间长者,手术疗效差。

对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一般选择单独使用椎间融合器固定或联合使用椎间融合器及钢板内固定。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疼痛等症状,但同时术后也存在一定风险。单独使用椎间融合器植入物下陷的概率较高,而椎间融合器联合钢板内固定患者术后可能引发邻近椎体间退行性疾病。

为避免出现传统手术治疗为患者带来的种种问题,我院首次使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手术成功治疗全市首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病史简要

一男性患者,因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无力2年后来我院就诊,门诊初步检查后以“脊髓型颈椎病”收住我院骨二科刘琦团队。入院后查体患者双上肢皮肤感觉减退,尤其右侧前臂、拇指、食指、中指较为明显,上肢关键肌肌力为4级;双下肢皮肤感觉略减退,关键肌肌力为3级,病理反射阳性。

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颈椎X线片

颈椎三维CT

颈椎核磁共振

与患者沟通,最终确定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物选择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该手术由刘琦团队完成。

手术紧张有序进行

术中精准透视定位

术后影像学资料

术后2天,患者自行下床活动,肢体麻木感消失,行走自如!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许多颈椎疾病的常见术式,如创伤和退行性颈椎疾病。长期以来做颈椎前路手术使用的是钛板+Cage为主要术式,但部分患者由于钛板放在椎体前方可出现咽部不适、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在术后前两周可高达71%,并且12%-14%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可能会存在持续性的吞咽困难。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出现,具有对颈椎及椎前结构干扰和破坏小、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有效降低了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我院骨科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首次顺利开展此项手术,再次填补了我市颈椎前路手术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院脊柱外科技术发展再上新台阶!

END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