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纵隔最新ITMIG分区以及纵隔肿块的多学 [复制链接]

1#
鼎湖影像

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影像学习小宝库

来源:医院放射科

周二的读书报告顺利结束,内容为:纵隔的ITMIG分区以及纵隔肿块的多学科研究,经过整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引言:

纵隔包含了重要的血管、非血管结构及器官,纵隔分区对纵隔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年日本胸腺研究协会基于临床病理研究提出了纵隔四分法,此后国际胸腺肿瘤兴趣小组(ITMIG)基于纵隔领域专家共识,修改了日本胸腺协会提出的纵隔四分法,并且重新定义了纵隔腔以及纵隔在横断位上的分区方法。

在文献中,作者描述了ITMIG纵隔分区法,这种新的分区发可以准确地定位以及描述纵隔肿瘤,有利于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包括评价血管、器官以及脊柱旁间隙的异常。

纵膈分区:

分类前血管腔(前纵隔)内脏腔(中纵隔)椎旁间隙(后纵膈)

小贴士:

血管前区边界定义为: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前界为胸骨后缘,左右两边分界为纵隔胸膜壁层,后界为心包前部。

内脏腔(中纵隔)定义为: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前界为血管前区后界,左右两边分界为纵膈胸膜壁层,后界为各胸椎椎体前缘向后1cm的连线。

椎旁间隙(后纵膈)定义为: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前界为内脏器官纵膈的后界,后界为垂直于胸椎椎体横突外侧缘连线的垂直面。

紫色部分代表前血管腔,注意这一部分对心脏和大血管的包裹。蓝色部分代表内脏腔,黄色部分代表椎旁间隙,要注意椎旁间隙的后缘为椎体前缘向后1cm的连线。

关于前血管腔(前纵隔):

病例:

83Y女性纵膈甲状腺肿

病例:

a.42Y男性成熟畸胎瘤

b.43y男性,胸腺脂肪瘤。当左心隔角出现巨大的含脂肿块、实性成分时,需要考虑胸腺脂肪瘤。

病例1:

43y男性胸腺囊肿

病例2:

59y女性囊性胸腺瘤。囊性胸腺瘤可含有强化的实性成分、临床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病史,这可与胸腺囊肿相鉴别。

病例3:

48y男性心包囊肿。

正常胸腺组织见于年轻人,40y以上可以完全被脂肪组织取代。因此胸腺增生指的是年轻人胸腺组织的均匀增大,以及40y以上仍残留类似正常胸腺结构的软组织。

如果胸腺增生表现为多发结节或体积增大特别明显,难以与胸腺上皮瘤、淋巴瘤或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可以3月后复查CT或通过磁共振正反相位鉴别。因为正常的胸腺组织或胸腺增生在反相位上会表现为信号减低。

病例:

34y,女性,甲状腺亢进病史,胸腺增生,反相位上可见信号减低。

病例:

a64y男性胸腺瘤

b52y男性胸腺癌

病例:

20y男性淋巴瘤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盗汗、体重减轻

化疗后PET/CT显示其中可见肿瘤明显缩小,其中FDG不摄取区域,代表肿瘤坏死。

病例:

37y,男性,精原细胞瘤HCG、LDH升高,AFP正常

29y,男性,NSGCT,不均质软组织肿块,AFP升高

关于内脏腔(中纵隔):

病例1:

33y,女性,支气管囊肿。

病例2:

33y女性,食管重复畸形,与上段食管关系密切。

病例:

a29y,男性,副神经节瘤

b42岁,男性,Castleman病

病例:

49y男性,食管癌

病例:

34y男性心脏血管肉瘤

关于椎旁间隙(后纵隔):

病例1:

39y女性神经鞘瘤

病例2:

37y女性神经纤维瘤病I型

图a为首次检查影像,表现为椎旁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邻近椎体呈受压改变,2年后PET/CT显示肿块增大,FDG代谢增高,相应椎体及肋骨骨质破坏,提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病例:

a:51y男性骨髓纤维化椎体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b:62y女性因慢性髓系肿瘤接受骨髓移植椎旁含有脂肪密度的软组织肿块

符合髓外造血表现

病例:

脊膜膨出,皮肤上可见纤维神经瘤

早期的发现包括脂肪间隙模糊、椎间盘密度减低

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形成,椎间盘狭窄,无新骨形成,无钙化和硬化

病例:

62y女性椎间盘炎/脊髓炎

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血症和背部疼痛。

小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