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安体育学院康复考研公开课内有真题及解 [复制链接]

1#

研途康复考研.

西安体育学院

康复考研公开课

主题

运动康复考研分析

真题解析

时间

.1.9晚7点

CCtalk

群号:

西安体育学院真题及解析

运动解剖

1.冠状轴:指左右两侧通过身体的轴。

2.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椎间盘: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系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富于坚韧性,并紧密连接相邻的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4.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及关节韧带组成。上宽下窄,近似于前后略扁的圆锥形。

5.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分为骨外膜和骨内膜。对骨的营养,生长,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简答

1.简述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

关节的主要结构:

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三种结构是每个关节必须具备的。

1.关节面:相邻两骨的接触面。多为一凹一凸,凹的称关节窝,凸的称关节头。所有的关节面上都被覆有一层软骨,称关节面软骨。关节面软骨大多数为透明软骨,少数为纤维软骨,具有减轻冲击,吸收震荡,减少摩擦和保护关节面的作用。

2.关节囊:是包在关节外面的纤维性结缔组织摸,附着在关节面的周缘的骨面上。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滑膜层分泌滑液,润滑关节。外层为纤维层,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3.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软骨围城的密闭腔隙。内含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腔内呈负压状态,使关节面始终相贴,对加固关节有重要作用。关节的辅助结构:

1.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和增大关节面的作用,如肩关节和髋关节都有关节唇。

2.关节内软骨:主要形式有两种,一为关节盘,如胸锁关节的关节盘;二为半月板,如膝关节半月板。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加深了关节窝使两关节面的接触更加适应。并能减轻冲撞和吸收震荡。并使运动形式,范围扩大。

3.韧带:是连接相邻两骨的扁带状或条索状,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加固关节及限制运动等作用。

4.滑液囊:是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囊外突出的部分。滑液囊垫在肌腱与骨之间,有保护肌腱的作用。

5.滑膜皱襞:是关节囊内层向内突入,形成皱襞,填充在空隙中,使关节面互相适应,关节稳固。

2.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系列管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它们的壁内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以保障气体畅通。但鼻还有嗅觉功能,喉有发音功能。通常将鼻、咽和喉称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下呼吸道。

3.简述心脏的形状位置以及组成结构

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为心包所包裹。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其右侧。心的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有一小部分借心包邻接胸骨与肋软骨;心两侧与肺及胸膜腔相邻;心的后面紧邻食管及胸主动脉等结构;心的下方是膈,上方是连于心脏的大血管。

心脏的外形:心脏的大小比本人拳头略大,形状呈倒置的圆锥体,前后稍扁。在外观上具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三条沟。心尖: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在胸骨左侧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摸到心尖搏动。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心房的大部分和小部分的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两面:前面朝向胸骨体和第4~6肋软骨,故称胸肋面,由右心房和大部分右心室及部分左心室构成。下面与膈相贴又称膈面,几乎呈水平位,由大部分左心室和小部分右心室构成。三缘:下缘较锐利,介于膈面与胸肋面之间,近似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右缘圆钝,近似垂直,主要由右心房构成。左缘斜向左下行,主要由左心室构成。三条沟︰可作为心腔各部在表面的分界标志。冠状沟,位于心底前下方,近似环行,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故又称房室沟。冠状沟的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在心的胸肋面和膈面各有一条从冠状沟延伸至心尖右侧的浅沟,分别称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两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各沟内均有心的血管经过和脂肪组织填充。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吻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心腔的结构:心有四个腔,即后上部的左、右心房和前下部的左、右心室。左、右之间分别有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故左、右互不相通;但同侧心房与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右心房、右心室内流动的是静脉血;左心房、左心室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4.简述躯干骨的组成和数目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块胸骨和12对肋。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幼年期共有椎骨32或33个,即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3~4个。成年人骶椎和尾椎各自融合成一块低骨和一块尾骨。

胸骨是一块长形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皮下。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组成。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5.简述脊髓形状结构位置

(一)脊髓的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上端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平齐第1腰椎下缘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尖端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止于尾骨背面。终丝内无神经组织。成人脊髓长40~50cm,两侧向椎间孔方向发出31对脊神经,每对脊神经根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故脊髓有与脊神经相应的31个脊髓节,即8个颈节(CI.~C8)、12个胸节(TI~T12).5个腰节(L1~15).5个骶节(SI~S5)和1个尾节(Col)。

(二)脊髓的外形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前者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后者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

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行浅沟,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由此沟向脊髓内部深入一-薄层神经胶质性的后正中隔,深达中央管。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分别有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是薄束和楔束之间的分界标志。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横切面上(图10-2.3),可见正中央有中央管,管的周围是“H”形的灰质,每侧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后部狭细为后角,在胸髓和上2~3节腰髓,还可见向外伸出细小的侧角。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白质位于灰质周围,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和前、后外侧沟分为前索、外侧索和后索,白质前连合指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所构成。

论述

1.肩关节的组成结构形状以及运动方式

(1)主要结构: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的单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2)结构特点: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关节盂周缘由纤维软骨环构成的关节盂唇附着,有加深加大关节窝的作用。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腔较大,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肱二头肌长头腱也有从上方加固关节的作用。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少且弱,连接它约有3条韧带和肌腱,在肩关节的上方,有喙肱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肱骨头大结节之间;盂肱韧带自关节盂周缘连结于肱骨小结节及解剖颈的下部;喙肩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肩峰之间,与喙突、肩峰共同形成喙肩弓,能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3面,唯有囊下部无韧带和肌加强最为薄弱,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向后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易发生肩关节的前脱位。

(3)肩关节的运动:能绕3个基本轴运动。

1).上臂绕肩关节额状轴:可作屈伸运动。

2).上臂绕肩关节矢状轴:可作外展内收运动。

3).上臂绕肩关节垂直轴:可作内旋、外旋运动和水平屈伸运动。此外,还可绕3个基本轴及其中间的轴作环转运动。

2.简述在跑步时股四头肌的营养运输途径和代谢途径

营养物质的运输途径:

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在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或淋巴。进入血液后参与循环,具体为:肠系膜毛细血管--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股四头肌毛细血管--股四头肌组织。

代谢物传出途径:

股四头肌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各级分支--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球过滤--原尿--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终尿--输尿管--膀胱--尿道。

3.骨盆的结构和男女区别以及骨盆的运动

(1)骨盆的结构:骨盆是由左、右髋骨、骶骨、尾骨及骶髂关节、耻骨联合、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构成。

(2)骨盆男女区别:

(3)骨盆的运动:骨盆位于躯干和下肢之间.其运动是在低髂关节和髋关节之间进行的。骨盆的运动会引起躯干和下肢的运动,躯干和下肢的运动也会引起骨盆的运动。所以基本运动有前倾、后倾、侧倾、回旋和环转。

1)骨盆绕额状轴可做前倾、后倾运动。

2)骨盆绕矢状轴可做侧倾运动。

3)骨盆绕垂直轴可做回旋运动。

康复评定和运动疗法

1.去大脑强直: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体和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是由于牵张反射弧的改变所致。

2.共同运动: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又可称为“半随意运动”。例如,在同一时间点,偏瘫患者欲抬上臂或欲用手触摸嘴时,均会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中相同的某一关节运动或几个关节运动的组合。

3.代谢当量:又称梅脱值(MET),代谢当量是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健康成年人坐位安静状态下耗氧量为3.5ml/kg?min,将此定为1MET,根据其他活动时的耗氧量/kg?min可推算出其相应的METs值。

4.cobb角:是对脊柱正位相X线片进行脊柱侧弯角度的测量,具体方法是:①首先确定侧弯的上、下端椎。端椎是指侧弯中向脊柱侧弯凹侧倾斜度最大的椎体。②在上端椎的椎体上缘划一横线,同样在下端椎椎体的下缘划一横线。对此两横线各做一垂直线,两条垂直线的交角就是Cobb角。

5.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卧位、坐位、站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或姿势,是一种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简答

1.什么叫脊髓休克,检查什么叫脊髓休克,检查完全性和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方法

脊髓休克是指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完全性脊髓损伤指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指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S5)仍有运动或(和)感觉功能保留。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提示,脊髓损伤平面未发生完全性横贯损伤。

判断损伤是否完全性的评定以最低骶节段(S4?S5)有无残留功能为准。做肛门指检,残留感觉功能时,刺激肛门皮肤与黏膜处有反应或刺激肛门深部时有反应;残留运动功能时,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有自主收缩。

2.体位引流适应症和禁忌症,肺右上叶损伤体位

(1)体位引流适应证

①由于身体虚弱(特别是老年患者)、高度疲乏、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泌物者。②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肺脓肿者。

③长期不能清除肺内分泌物,如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者。

(2)体位引流禁忌证

①内科或外科急症者。②疼痛明显或明显不合作者。③明显呼吸困难及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年老体弱者慎用。

(3)肺右上叶引流体位:半卧位,向后靠可引流上叶前区,向前倾可引流上叶肺尖及后区。

3.中枢性中枢性舌肌瘫痪和周围性舌肌瘫痪

舌肌运动由舌下神经支配。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并只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支配。临床检查时让患者伸舌,观察有无舌偏斜、舌肌萎缩和肌束颤动。它们的区别为:

(1)中枢性:病变部位在一侧舌下神经核以上,包括皮质、皮质脑干束等受损。

临床表现为病变对侧舌肌瘫痪,如伸舌时舌偏向病变对侧,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见于脑外伤、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等。

(2)周围性:一侧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表现为病变侧舌肌瘫痪,如伸舌时舌偏向病变侧,伴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两侧麻痹时表现为两侧舌肌均有萎缩和肌束颤动,舌肌不能运动,可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等。

4.脊柱侧脊柱侧弯的原则、训练方法

(1)原则:脊柱侧弯的总的治疗原则为:观察、支具和手术。若Cobb角<25°,无需治疗,每隔4?6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动态观察;当25°<Cobb角<45度一般需要支具治疗;当Cobb角>45°建议手术治疗。

(2)训练方法包括:①改善患者姿势训练:有效减少腰椎和颈椎的前凸来伸长脊柱。包括骨盆倾斜训练、腹肌等长训练等。②伸长脊柱凸侧和挛缩的软组织的训练:包括过伸训练、匍匐训练、胸部脊柱侧屈和反旋训练。③增加柔韧性的训练。④增强腹肌在维持姿势的力量的训练。⑤矫正脊柱两侧肌力不平衡的训练。⑥改善呼吸运动的训练

5.6分钟步行实验的内容和作用

(1)作用:6分钟步行测试评价了运动过程中所有系统全面完整的反应,包括肺、心血管系统、体循环、外周循环、血液、神经肌肉单元和肌肉代谢,能最好地反映完成日常体力活动的功能代偿能力水平。

(2)内容:①准备工作:测试场地是一条30米的走廊,场地布置需要准备计时器、圈数计数器、两个小锥体用以标志转身返回点、一把可以沿步行路线灵活移动的椅子、评定记录表、血压计、Borg量表、电话、除颤器等急救设备,根据患者情况或准备便携式吸氧设备、助行器等。②具体步骤:测试前告知受试者测试目的,讲解测试过程并演示,让受试者知悉如何使用Borg量表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可减慢速度或停下来,测试中需要尽可能远的走。人员充足的情况下,一位治疗师记录测试前、测试中每分钟末、测试后恢复期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并记录往返次数,另一位治疗师跟随患者行走并汇报数据,每分钟末标准化指引患者。③测试结果:6分钟步行总距离是主要结果指标,的作为治疗或干预前后的效果对比。

论述

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1)反射:一般将受到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形式的比较简单固定的无意识的运动称为反射运动。反射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简单运动,但它始终也进行着一些重要的协调和统一工作,同时,反射也受到上位中枢指令性的调节,逐渐形成复杂运动。

(2)上位中枢的调节: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调节功能是通过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完成的。①所谓锥体系统,就是指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域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皮质脊髓束,中间不更换神经元直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系统,支配随意运动。②锥体外系统是直接或间接影响脊髓、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包括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下行传导通路系统。

(3)大脑基底节:基底节的功能相当于“运动程序发生器”,与可随意控制速

度的平稳运动的产生有关。基底节对肢体、躯干和头部的运动有重要作用,基底节可增强运动皮质的激活,而当情况要求运动反应推迟发生时,又可制止运动皮质的激活。它使皮质发动的运动形式与各种感觉信息相协调而产生正确的眼球和体轴朝向反应。

(4)小脑对运动的调节:小脑可分为①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它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眼球运动;②前叶(旧小脑),作用为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③后叶(新小脑),作用为控制四肢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5)感觉传入对运动控制的反馈作用:由某个特定动作所引起的感觉信息(主要是本体感觉信息)又反馈传入运动皮质,调节有关神经元的放电,从而改变这个动作或使之更为完善。前庭觉、本体感觉和视觉对运动的调节都具有重要作用。

2.什么叫易化技术和易化技术的操作要点和临床运用

(1)易化技术又称神经生理学疗法或神经发育学疗法。这是一类改善脑组织病损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技术。它是依据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及发育过程,即由头到脚、由近端至远端的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使患者逐步学会以正常的运动方式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方法。

(2)在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易化技术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Vojta技术等。

①Bobath技术:主张早期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或异常活动,再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异常的肌张力,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主要技术为:通过对身体关键点的手法操作、反射性抑制、促进姿势反射及感觉刺激达到控制运动障碍,促进功能性活动的目的。

②Brunnstrom技术:主张早期充分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包括正常的或异常的运动模式)等各种方法诱发出运动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

方法为:弛缓期通过对健侧肢体施加阻力引出患侧肢体的联合反应或共同运动,利用感觉刺激促进较弱的肌肉收缩,出现痉挛后再抑制共同运动模式,抑制痉挛,促进随意运动,最后将共同运动模式与ADL结合。

③PNF技术:主张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促进神经肌肉系统反应,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主要是利用躯干和肢体的螺旋和对角线运动、主动和抗阻运动,通过言语和视觉刺激,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来引导运动模式,促进神经肌肉反应。

④Rood技术:主张适当的感觉刺激是保持正常肌张力的基本条件,并可诱发所需要的肌肉反应。主要应用促进技术和抑制技术,促进技术通过对皮肤、本体感觉等刺激来诱发肌肉反应;抑制技术主要利用挤压关节、牵张等降低肌张力、抑制痉挛。

⑤Vojta技术:主张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协调性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因而又称为诱导疗法。主要方法为:从神经运动生理学观点出发,促进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俯爬两个移动运动的完成与协调发展,通过移动运动反复规律地出现,促进正常反射通路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通路和运动,达到治疗目的。

想考西体却不了解学校?不了解专业课科目?不清楚真题动向?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快来报名研途西安体育学院公开课!0元获取答案!

抓住时机,才能抢占先机!

扫他扫他扫他↓↓↓

研途康复考研

扫码了解更多信息↑↑↑

排版|皓月学姐

审核|小新学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