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腰疼就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 [复制链接]

1#

在正常的健康人群中,约有30%的人存在着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却没有临床的症状表现,而部分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者,其影像学检查却显示正常,这属医学上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因放射学或影像学检查显示某一椎间关节和椎间盘有病理改变,就认为此处是造成病痛的起源。反之,也不能因为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就武断地认为腰椎没有问题,这时必须进行综合的分析,才有可能细究出病痛的根由。

脊椎发育异常在脊椎的上、下端,即上颈部和下腰部多见,表现为:移行椎、邻近脊椎相互融合、脊椎结构的左右不对称,以及脊椎某一部位缺损(如脊椎裂)、多余骨的出现等。他们多无症状,常因其他疾患行X线检查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腰背痛等神经症状,此时应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

移性脊椎

在脊柱的颈、胸、腰、骶椎各节段的交界处可以互相“移行”,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胸化、胸椎腰化等,发生最多的部位是腰骶部,这在腰腿痛者的X线检查中占去了1/3左右。

关节突畸形

两侧关节突的方向常有不对称,多见于腰骶部、其次在腰4、5间。关节突的方向及形状对脊柱运动有很大关系,假如关节突关节的排列一致,则脊椎各方向的活动就会协调一致;若两侧不对称,会使脊椎各方向的运动难以协调,造成关节突关节、韧带、及周围肌肉的劳损,进而引发腰腿痛,有时还会在畸形关节突的上一间隙伴发椎间盘突出。

棘突畸形棘突为次发化骨中心,大约在25岁时融合。最常见的变异有:

接触棘突

正常者,在腰部后伸时相邻两个棘突间仍保留有一定距离,而先天性棘突过长、腰椎过度前凸、骶骨呈水平位、或是椎间盘退变致椎间隙明显狭窄时,会导致两个相邻棘突间的距离变小,当腰部后伸时,相邻的棘突相互碰撞、不断磨擦,进而形成假关节,即所谓的接触棘突。随着时间的延续,可造成滑膜炎或损伤性关节炎,引发腰痛,当腰后伸时疼痛会加重,此时应该控制腰部的后伸活动、调整不合理的姿势,以减少病变棘突的撞击,从而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

喙状棘突

喙状棘突多见于L5,其棘突细长、远端向后下方弯曲成鸟嘴状,故称为喙状棘突。在侧位X线片上可见细长、弯向下的L5棘突,当腰部后伸活动时,喙状棘突撞击骶1椎板,引起局部充血、水肿、或形成滑囊,发生腰痛;压迫骶1神经时,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若合并骶椎裂时,可引起腰痛、会阴部麻木、下坠感和排尿功能异常。治疗是以腰部制动、限制腰部后伸等为主。

杵状棘突

骶椎隐性脊椎裂处的浮游棘突与L5棘突相融合,形似杵臼,故称之,其病理改变和治疗原则与喙状棘突相类似

隐性脊椎裂

隐性脊椎裂是胚胎期软骨化中心或骨化中心发育障碍,两侧椎弓在后部不相愈合,椎板及棘突部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裂隙。好发于下部腰椎和上部骶椎。只累及骨骼时称隐性骶椎裂;如同时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时,称显性脊椎裂。它一般只累及一个节段,轻者只有一条裂缝,严重者椎板完全缺如。隐性脊椎裂有纤维组织覆盖,可有腰骶部皮肤的色素沉着、生有毛发或呈小脂肪瘤样改变,一般无症状,但成年后腰骶部负重过大、活动多,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肉有一部分缺乏附着点或附着不牢固,易形成腰骶部劳损。

治疗腰椎病原则,是调整好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姿势,加强腰背肌的锻炼,以便能够代偿其先天性的缺陷。

1、刷牙时让双膝微弯

刷牙或洗头发时,不可双膝站直弯腰低头,应让双膝微弯。最好大腿前方靠在洗手池边,洗头时尽量在淋浴下,以减少弯腰。洗菜、洗碗时,洗碗池的高度以操作时稍稍弯腰较为合适,否则,腰部过度前屈或后伸都易引起腰扭伤,从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打喷嚏

打喷嚏时,因强烈反射性的腰肌收缩而导致腰肌损伤或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软骨凸出,进而压迫神经,使病情加重或复发。专家指出:打喷嚏时最好采取直腰、挺胸、手扶腰部的姿势以保护腰椎。

3、不可坐太深或太软的沙发

避免坐地上或较矮的板凳,以免腰部压力增大。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正常情况下,腰椎的受力点一般在腰4、5和骶1位置。躺在太深或太软的沙发时,腰部悬空,腰椎处于折角状态,又没有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全压到了腰椎这一个受力点上。且此时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脊柱出现变形,生理曲度变直,久而久之会造成连接腰椎的椎间盘膨出。

4、不要在厕所蹲坐太久

特别是不要在大便时,看报纸、杂志,因为在坐便上坐太久,臀部向下坠,腰部向前弯曲,若这个姿势维持时间过久,背腰部肌肉受到牵拉,腰骨之间软骨也容易向后凸出,将会加重腰部疼痛感及坐骨神经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