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6日,一篇《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的文章,在网上火爆转起:“母子俩狂喜之余,又添新愁,我这辈子离不开亲人的随身陪护,恳切希望贵校解决一间陋宿,仅供我娘儿俩济身而已……”
四年前,得知儿子高考考了分,极有可能被清华录取,夏瑞云喜极而泣,准备向单位申请停薪留职,陪儿子上大学。
儿子并非娇生惯养,只是没有她,儿子根本上不了大学。
魏祥,夏瑞云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自出生后就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
19年来,夏瑞云从未操心过儿子的学习,却一直操心着他的衣食住行,而且还要一直操心下去。
母子俩给清华招生办的老师,写了一份申请解决住宿的书面材料,没想到传上了网络。
夏瑞云和魏祥的愿望能实现吗?清华会接纳这位身残志坚的优秀学子吗?
四年时光一瞬而过,转眼到了魏祥毕业的时刻,如今的他,又怎样了呢?
命运的不幸
年,魏祥出生于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定西属于不毛之地,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已经够苦了,没料到魏祥的人生,苦上加苦。
医院的护士,父亲则是下岗的工人,夫妻俩迎接儿子到来的头半年,还是挺幸福的。
半年后,夏瑞云没有等来儿子的“七爬八坐”。别人家的孩子,两三个月就会踢被子了,可他却总是躺着一动不动。
她感觉情况不妙,开始带着儿子,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
听到这个病名时,夏瑞云的脑袋一片空白,医生后面说的,她都没有听进去:“一般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椎管闭合不全引起的,你儿子的椎管内还患有囊肿,属于比较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他以后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夏瑞云过了很久才缓过来,着急地问:“手术治疗可以吗?他才一岁不到啊!”
医生为难地说:“你也是医护人员,应该知道这个病往往术后不良,切除囊肿,可能会加重病情;只要不继发感染引起脑膜炎,孩子还是可以生存下来的……”
夏瑞云摇摇头:“我不想他仅仅活下来,我希望他像正常孩子一样!”
她和丈医院的专家,恳求专家为孩子做手术,但术后效果不理想。
等到魏祥两岁时,夏瑞云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蹦蹦跳跳,自己的孩子却从未站起来过,她和丈夫又带医院,请求专家为儿子手术治疗。
第二次手术,依然没有让魏祥站起来,他们只得开始接受:儿子要一辈子坐在轮椅上。
生活已经泡在苦水中,没想到上天还要继续考验他们一家。
年,魏祥的爸爸身患不治之症,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身体残疾的儿子和年轻无助的妻子。
那一刻,夏瑞云才觉得天塌了下来。
儿子虽然有病,起码日子还有奔头;丈夫走了,她连诉个苦、靠个肩膀的人都没有了。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在医院护理完病人,回到家还要照顾已经7岁,却无法自理的儿子,夏瑞云真的崩溃了,躲进厕所痛哭起来。
然而,儿子的一声“妈妈”,一个笑脸,突然让她浑身充满了劲:感谢生活,有剥夺也有馈赠;感谢儿子,有哭也有笑!
那一刻起,她体内巨大的能量被激发,想要竭尽全力去呵护他。她要用加倍的爱,让儿子成为开朗活泼、爱笑的人!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像莲蓬,既有莲心的苦涩,也有莲子的清甜。
自立自强
年6月,夏瑞云背着儿子,带着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踏上北上的火车,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为儿子施行了第三次手术治疗。
在医院住院的一个多月里,他们母子相依为命,身心备受煎熬:魏祥的身体几经折磨,痛不欲生;夏瑞云的精神濒临崩溃,独自一人默默承受所有。
最后,他们终于放弃了手术治疗的希望,夏瑞云又背起残疾依旧的儿子,回到了定西。
8岁时,魏祥开始上小学,他除了行动不便,其他与常人无异。夏瑞云开始了背儿子上学的日子,渐渐背不动时,她把儿子放在自行车上,推着儿子上学。
10岁的男孩,在妈妈的照顾下已然长大,看着妈妈背不动自己,他内心特别愧疚。他不想徒增妈妈的烦恼,于是咧嘴一笑:“妈妈,这就是现实,我们必须面对。”
看着儿子的笑,夏瑞云觉得人生值得、一切值得!
从小学到高中,12年来,夏瑞云都风雨无阻接送儿子上学、放学。
甘肃的冬天,冰天雪地,她用自行车推着儿子,不知道跌倒了多少次,才到学校。仅是在路上的时间,他们就要比普通人多一半。
为了不让儿子落下每一节课,夏瑞云即使感觉身体不适,也坚持送儿子去上课,原本不适的身体扛不住了,晚上躺在床上起不来,高烧不退。
第二天,她仍坚持早起,送儿子去上学。
夏瑞云一直鼓励儿子:“人最重要的就是脑子和手,你这两样东西都好着呢,所以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到。你说你的腿不方便,现在代步车那么多,以后也会越来越方便,这个根本不成问题。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跟其他人一样!”
她常常鼓励完儿子,又鼓励自己。
她当然知道,以后儿子在社会面对的困难,肯定跟普通人不一样,但她要给他足够的信心,让他相信自己。
所有的艰辛,妈妈都挡在了前面,魏祥从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艰苦。
除了双腿无法行走,他活成了性格开朗的孩子,并且自强不息。
福祸相倚,因为不能自由活动,魏祥为了打发时间,迷上了看书。他拿起一切可以看的书,沉浸在精神世界里。
他把《福尔摩斯》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依然手不释卷,书中强大的逻辑推理,让他学会了思考,更让他成为了班里数理化的尖子。
下课后,同学们跑出去活动了,他拿起课本,复习和预习着课堂上的内容。
学习优异的他,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每当下课时,他的课桌前,总有一群同学围着他讲解难题。
因为他的坚强,因为他的自信,因为他的开朗,赢来了所有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从小到大,都没有人敢看轻他、嘲笑他,而是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班上搬教室时,学校搞活动时,总有几位同学腾出手来,帮他拿拐杖和推轮椅。班集体表演节目时,同学们扶着他登上舞台,没有落下他独自在台下鼓掌。
初中升高中,他的班级在三楼,班主任立刻向学校反应,想办法让他们班换去一楼。学校门口的斜坡太陡,老师看见他艰难地推轮椅后,又立马铺平了道路,解决他的难处。
这种充满爱的班级,让魏祥无时无刻热爱着生活。他把对生活的热爱,又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换来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
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开朗的魏祥,并未因自己的身体自惭形秽,而是学习拔尖,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渐渐地,他成了妈妈的骄傲,老师的骄傲,班级的骄傲,学校的骄傲,定西的骄傲。
狂喜和愁云
年的6月,是魏祥高考的日子。
高考前,他和妈妈谈了谈。他希望去清华,也觉得自己有把握考上清华。只是,如果真的考上了,谁来帮他上学?
父亲早逝,爷爷奶奶年迈,全家的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肩上。上大学需要不少的学费,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妈妈需要继续工作维持生活和学费,他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个难题:谁来帮助自己解决吃穿住行?
夏瑞云说:“你不要管这些,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了,其他妈妈都会帮你解决。”
从小到大,妈妈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觉得真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就会有办法解决。
看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刻,魏祥笑了,夏瑞云哭了。
魏祥是理科生,总分分,英语分,数学分,超过理科一本录取线分分,在甘肃排到86名。
那一年,清华大学计划在甘肃贫困专项招生23人,魏祥的成绩排在这23人的前10名。上清华,老师们觉得他稳了。于是,班主任问清华招生老师,能否为魏祥母子解决住宿问题。
招生老师没有明确答复,让他们回去写一份书面申请材料。
魏祥就把自己的经历,平平淡淡写了出来,像流水账一样,不起波澜。
夏瑞云看着儿子写的材料,心里七上八下,也许这份材料,决定了儿子能否被清华录取,自己能否陪儿子上大学。
现在的大学,不会将残疾考生拒之门外,但招生体检上又很明显写着:“身体残疾但生活能自理。”儿子不能生活自理,学校极有可能以此为条件,拒绝他。
其实,魏祥也告诉妈妈,他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果进不了清华,就去分数低一点的学校。
想着儿子因为双腿不便而屈就,夏瑞云内心的伤疤又被揭起,她找来文笔较好的同事,帮忙润色润色,希望可以打动清华招生的老师。
当天晚上,同事帮忙修改完毕,夏瑞云拿着润色过的申请材料给班主任看。班主任觉得,不需要太复杂,只要魏祥原来写的那份就可以了。
年6月26日中午,夏瑞云来到兰州,把魏祥写的材料,交给了清华大学招生办甘肃招生组的一位老师。
没过多久,她的同学打“你儿子的事上网了!”
随即,夏瑞云的同学,把那篇一夜之间阅读量10万+的爆文,发给了她:《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文章正是同事昨晚帮忙润色修改后的材料,发布在甘肃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