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手术成功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析论语中的人生思想31174 [复制链接]

1#

浅析《论语》中的人生思想


摘 要: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熟知各个国家的治国之道及不同民族人的思想和生活方习惯。研究出为统治者所用的用人方法,也为世人所接收的处世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记录其言行的语录,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其中主要讲述人生的思想,包括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好一件事,以什么心态做事等人生哲学。基本观点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哲学,由此推广到修身养性,交友思考等各个方面。例如,《论语》中谈到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摆正心态方能成大事,在做事,奋斗,成长的时候要保持心态的平和。此外人际关系也是人生的一门重要学问,人与人相处要有合适的方法,因人而异。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拥有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以及有一定的人生理想,知道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达到完美的状态。


中国论文


关键词:和谐;心安;理想;人生哲学


作者简介:王艺璇,女,汉族,1994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文法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论语》中蕴涵着深刻的智慧,上到治国安邦,下达为人处事, 都有醒世箴言的作用。《论语》的思想为历代人所拥有,是人立足社会的秘诀。作为儒家经典,它更是涵盖了多种哲学道理,是中国思想史上的瑰宝。


一、天地人之道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美德、“礼之用、和为贵”,是一道重要的传统箴言。“和为贵”语出《论语*学而》是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说。“和”是中华人心中的精神依托,也是治国之道。无论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乃至宗教信仰,无一不体现着“和”的旋律。中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可见“和”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民间风俗,生活习惯都反映着这一特点。例如,古代嫁娶要和八字,八字不合,即使两个人再怎么合适,这门婚姻也不会成立的。还有做生意的人讲究和气生财,认为心平气和才能彼此成交。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外在条件与内在条件的统一,就是论语里所讲的天地人之道。天时地利是外在条件,人和是内在条件,也是根本,这也体现出了和的重要“性”。此外“和”衍生出和谐、太平、美好、包容、海纳的寓意。从古至今,关于和的成语也多不胜数,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都是蕴含“和”的意义,这些关于“和”的成语大部分也都是正面的含义。儒家思想中“太和”观念是指人和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


世界上的关系无非两种,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像之前提到过的,人事内在条件,自然是外在条件。要想生活幸福,社会安宁,除了注重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内在要求,还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外在条件不被破坏,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生活境界。


二、心灵之道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既然已经来了,就安心的待下吧。演变成今天的一句成语“随遇而安”。随遇而安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冷静的客观地对待,它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安”是指心灵上的放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凡是只求心安。现代人生活都追求安全感,就是论语里所倡导的心安。为人处世要凭良心做事,不能做违背道德的事,不做虚情假意的人。不管生活环境怎样,要出淤泥而不染,不对环境有所抱怨,而是在不能改变的环境下,让自己适应环境,从而得到更好的历练和发展。


三、处世之道


(一)说话要根据对象和场合


孔子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孔子在家乡时,与父老乡亲说话十分恭敬,基本很少说话,好像一个很羞涩的人。但是在朝廷上却是侃侃而谈,条理清晰,显示出很能雄辩的样子。与下大夫谈话,表现得从容不迫的样子。与上大夫谈话,表现得温和谦逊十分恭敬的样子。与国军谈话则表现的既恭敬又谨慎,既舒缓又从容。


孔子的言行举止启发着今天的每个人,我们应该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形,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将会闹出笑话。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说话要注意场合,时间和对象,讲话形式和内容,而且一定要注意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位、年龄、性别、生活阅历、人生经历、兴趣爱好等不同来选择谈话内容和方式。比如和知识分子谈话就要谈吐文雅,和老百姓谈话就要通俗易懂。又像对长辈或上级说话就要有一颗谦卑的心,语气要谦和,态度要端正,不能太过随便,不然就会让对方觉得不尊重他,因而心生不满。同时,还要注意地点场合,如在正式的场合就要庄重、严谨;在好友聚会时就要言语诙谐,和大家融为一体;对于性格开放直爽的人,说话就不必绕弯子;对于性格内敛自卑的人,说话一定要温和,不要太直白。总之,见人说话是社会交往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二)赞美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


《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我是个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就像个器具。子贡问,是什么器具?孔子回答说,是瑚琏。可见,孔子是一个很会赞美人的人。大千世界下的芸芸众生,有谁会不希望得到赞美呢?喜欢得到夸奖是人的天性,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因此,学会赞美别人也是社会交往,走向成功的首要要求。


赞美具有巨大的力量,能帮助我们自信自强,积极面对一切,赞美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掌握这一智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多多赞美,生活将会很快乐,人生将会更加精彩。


四、君子之道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悔圣人之言”语出《论语*季氏》。所指的“畏”是“敬畏”,以恭敬之心对待。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位高的人、敬畏圣贤的言语。小人不懂天命也不怕它,不尊重位高之人,戏弄圣贤的言语。孔子是要告诉人们,怀有敬畏之心才具有生存的能力,它是一种哲学。 罪犯为什么会犯罪,心理学家对其犯罪行为、心里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他们缺少敬畏之心。社会生活中不缺乏不文明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一个人对法律没有敬畏感,他就会做出触犯法律的事,一个人对道德没有敬畏感,他就会做出道德败坏的事,一个人对自然没有敬畏感,他就会肆无忌惮的向大自然索取,毫无危机感。人要是没有了敬畏之心,就变成了疯狂的生物,如此可怕。


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论语*卫灵公》中说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如果遇到错事多责怪自己,少责怪别人,就能避免别人的怨恨。君子总是对自己严格,遇到问题先检讨自己,而不是去责备别人。这也正是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有的人只知道怨天尤人,责备别人,从来不找自己的原因,把推给他人,而有的人则是先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错误,分析、改正、弥补过错,后一种才是君子之道,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谐的相处。


五、交友之道


(一)刺猬效应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就是,服侍君主太过琐碎,太过频繁,反而会受到君主的不满;与朋友相处太过频繁,反而会使朋友之间生疏。


孔子的思想很是清楚,相处交往要适度,不然会适得其反,君臣是这样,朋友亦是这样,适当的保持距离是件好事。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效应――刺猬效应。可以用一个比较生动形象的现象进行说明:两只疲倦的刺猬,因为寒冷而紧拥在一起,可是由于他们身上都长满刺,刺到彼此而特别不舒服,便离开对方,可是又很冷,又凑在一起,反复几次,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能感受到温暖又不会被扎。其实,这和人一样,人和人之间,太近了会感到不舒服,太远了又会觉得孤单寒冷,在亲密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更有利于和谐相处。保持距离绝非设置心理防备,也不是固定的距离长短,而是要处在双方都觉得舒服的距离上,这就因人而异了,掌握好适当的距离,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们常说道:距离产生美。如果两个人一直黏在一起,时间久了再怎么好的朋友也会觉得厌烦,可是如果给对方独立的自由空间,美感也会产生。但是距离要是太过遥远都相处不上,更何谈美感了。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不能没有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交朋友总是好的,朋友关系不像父母与子女以及夫妻之间那样,有着血缘的联系,也不能像领导与员工那样,有制度的约束。所以交友要谨慎,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友谊才能更加长久。


可以说保持距离是一门艺术,就像冬天烤火,坐得太远,感觉不到温暖,坐得太近,又会烧到自己,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享受到火的温暖。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论语*颜渊》中都提到了这个处事原则。也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当要求别人做这件事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审视一下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在做每件事之前,想想他人的感受,以心交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别人才会为你着想,真诚待人,换回真心,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和谐,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朋友也会随之而来。


人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就是说,走的道路不同就不能一起谋划事情,意见不同志向不同,志向不同的人就不能在一起做事情。这是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也是当今社会处事的必要条件。


六、理想之道


在寻求成功的道路上,人们所犯下的通病就是“画地为牢”。《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如果真的是能力不够,走到一半就放弃了,可是你现在却是在画地为牢,不想前进。


许多人在做事情之前就告诉自己,这是我无法完成的,总是找很是借口,逃离努力。可是你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不能做到呢。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跳蚤很轻松地跳了出来,反复几次,都是这样,这时把跳蚤再放进玻璃杯内,盖上一个玻璃盖子,跳蚤狠狠地撞在了玻璃盖上,几次之后,跳蚤调整了自己跳的高度,不再撞到玻璃盖上了,于是便自由地跳动起来,一段时间之后,把盖子拿掉,它仍继续跳着之前的高度,再也没有跳出玻璃杯,看起来,它是只可悲的跳蚤,可是人又何尝不是呢,跳蚤是没有能力跳出来么,一定不是,只是它已经默认自己根本无法跳出来。太多人总是习惯进行自我限制,习惯告诉自己我做不到,努力了才会有结果,要有理想,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孔子的一生总是充满自信心。孔子云:吾心信其可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可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成。人必须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就不会让别人对他有信心,自己都不能肯定的事,当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自信心是什么?就是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是实现理想的催化剂,将人的能力都调动起来,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最顶端。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成功,实现理想的资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信自己,勇于挑战,保持一颗自信的心,离实现理想就不远了。


七、人生之道


改变人生的基础条件是信任。《论语》中“信”有两种意义:一是信任,信任别人以及被信任,二是讲信用。工作中,想要更好地完成好一件事,需要的是很多人协作,然而信任是协作的粘合剂;生活中,信任是感情的基础,猜疑,防备是人与人交往的一大忌。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神奇的,信任以至于信任,怀疑以至于怀疑。如果一个人很难相信其他人,那么他会慢慢失去生活的乐趣,因为你不信任别人,就不会的到别人的信任,生活中就充满了无尽的猜疑,便会萌生很多烦恼。生活也因此一塌糊涂。每个人都受到过来自家庭,朋友,同事的猜疑的困扰,让我们忧心忡忡,很难安心生活和工作,这样的日子不是我们想要的,其实只要我们多信任他人,他人就会表现出更加让我们相信的行为,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这样的话,生活会更加和谐幸福,工作会更有效率。


你有义务去相信另一个人,除非事实证明他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利得到其他人的信任,除非事实证明你是不值得信任人。所以,想要得到他人的信任还需要诚信待人,否则,你将失去的更多。


以上种种皆反映出《论语》中的智慧,它是儒家学派的鼎力之作,反映出当时思想家渴望社会的安康平和。其中道理更是为后代治国安邦的根本,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堪称为人生智慧,它穿越了时空,影响了从古至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思想道德品质,《论语》教我们如何做人,做君子,如何获得心灵的平静,如何处事成就未来,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去成长,去奋斗,短短几句话往往就能给人深刻的人生启迪。


参考文献:


[1]《论语中的人生大智慧》 王晓宇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孔子论人生》 何新著 时事出版社


[3]《论语与生活》 陈琦萍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4]《辜鸿铭讲论语》 辜鸿铭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论语的生活智慧》 曾仕强、曾仕良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