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吞咽困难成为往事!医院东院消化内科POEM治疗贲门失驰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胃结合部(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以及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贲门失弛缓症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每年约为1例/10万人,男女患病比例相似(1︰1.15)。
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症状
吞咽困难、反流、胸骨后疼痛和体重减轻。
1.吞咽困难是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病初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后期转为持续性。
2.食物反流和呕吐发生率可高达90%。呕吐多在进食后20~30分钟内发生,可将前一餐或隔夜食物呕出。在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时,反流物可含有血液。患者可因食物反流、误吸而引起反复发作的肺炎、气管炎,甚至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或呼吸衰竭。
3.约40%~90%的患者伴有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及中上腹。
4.体重减轻与吞咽困难影响食物摄取有关。病程较长患者的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明显,极少数患者可呈恶病质表现。在疾病后期,极度扩张的食管压迫胸腔内器官,可产生干咳、气急、紫绀和声音嘶哑等。
影像学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见不同程度的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状)、狭窄部黏膜光滑,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典型表现。
食管动力学检测
食管测压表现为食管平滑肌蠕动消失,LES松弛不全,LES压力常显著增高。依据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结果,贲门失弛缓症可分为三型:Ⅰ型(经典失弛缓症)表现为食管蠕动显著减弱而食管内压不高;Ⅱ型表现为食管蠕动消失及全食管压力明显升高;Ⅲ型表现为食管痉挛,可导致管腔梗阻。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狭窄或肿瘤。内镜下贲门失弛缓症的特点包括:①食管内残留中到大量的积食,多呈半流质状态覆盖管壁,黏膜水肿增厚,失去正常食管黏膜色泽;②食管体部扩张,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③管壁可呈节段性收缩环,似憩室膨出;④贲门狭窄程度不等,直至完全闭锁不能通过。早期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可无显著异常,有时镜身通过贲门阻力感并不明显。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年首次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我国于年开始临床使用POEM,目前已成为开展该技术最多的国家。
该手术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由于POEM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选择。
手术步骤
(1)食管黏膜层切开
胃镜前端附加透明帽,确定EGJ距门齿的距离。常规于EGJ上方10cm处行食管黏膜下注射,纵行切开黏膜层约1.5~2cm,显露黏膜下层。
(2)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隧道”
沿食管黏膜下层自上而下分离,建立黏膜下“隧道”,直至EGJ下方2~3cm,尽量靠近肌层进行黏膜下层分离,分离中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避免损伤黏膜层。分离中镜身退出黏膜下“隧道”进入胃腔,倒镜观察胃黏膜颜色改变,判断分离止点与EGJ的距离。
(3)肌切开
胃镜直视下从“隧道”入口下方2cm处开始,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纵行切开环形肌束至EGJ下方2cm以上。肌切开完成后确认胃镜通过贲门无阻力。为保证疗效,肌切开长度常规为8~10cm,至少应超过EGJ下方2cm。
(4)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
将黏膜下“隧道”内和食管胃腔内气液体吸净,冲洗创面并电凝创面出血点和小血管,用多枚金属夹对缝黏膜层切口。
复查上消化道造影
食管狭窄明显改善,造影剂通过顺利。
POEM为内镜手术中最高级别的四级手术,是内镜下技术难度最高的操作之一,东院消化内科在黄坤明主任的带领下已成功开展多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患者均恢复良好。东院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一如既往为您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东院消化内科邹磊
编辑:付英杰
审核:宣传科